偏枯的解释
1.偏瘫,半身不遂。 2.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
词语解释:
偏瘫,半身不遂。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偏枯[piānkū]⒈偏瘫,半身不遂。⒉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
引证解释:
⒈偏瘫,半身不遂。引《庄子·盗跖》:“禹偏枯。”成玄英疏:“治水勤劳,风櫛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唐杜甫《清明》诗之一:“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⒉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非笔力纯粹,必有偏枯之病。”郭沫若《今昔蒲剑·文化与战争》:“这两种欲望虽相互对立,却也不可偏枯。”
网络解释:
偏枯(汉语词汇)偏枯,汉语词汇,
释义:
1.偏瘫,半身不遂。2.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
综合释义:
偏瘫,半身不遂。《庄子·盗跖》:“禹偏枯。”成玄英疏:“治水勤劳,风櫛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唐杜甫《清明》诗之一:“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非笔力纯粹,必有偏枯之病。”郭沫若《今昔蒲剑·文化与战争》:“这两种欲望虽相互对立,却也不可偏枯。”
网友释义:
偏枯,中医病名,指半身不遂的病。
汉语大词典:
(1).偏瘫,半身不遂。《庄子·盗蹠》:“禹偏枯。”成玄英疏:“治水勤劳,风栉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唐杜甫《清明》诗之一:“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2).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非笔力纯粹,必有偏枯之病。”郭沫若《今昔蒲剑·文化与战争》:“这两种欲望虽相互对立,却也不可偏枯。”
国语辞典:
中医上指半身偏废无用的病。偏枯[piānkū]⒈中医上指半身偏废无用的病。⒉比喻利益分配不均,或文化失调。
辞典修订版:
中医上指半身偏废无用的病。也称为「半身不遂」。比喻利益分配不均,或文化失调。
其他解释:
1.谓半体枯也。《庄子·盗跖》:「禹偏枯。」;《管子·入国》:「跛躄偏枯。」;《列子·杨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荀子·非相》:「禹跳汤偏。」注:「《尸子》曰:『禹之劳十年不窥其家,手不爪,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曰禹步。』郑注《尚书大传》:『汤半体枯。』。」;《吕氏春秋·似顺论·别类》:「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故能治偏枯,今吾所以倍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注:「半谓偏枯,全谓死人也。」;《淮南子·览冥训》:「是犹王孙绰之欲倍,偏枯之药而欲以生殊死之人。」注:「言一剂药癒偏枯之病,欲倍其剂,以生已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