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不肯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一种'步行虫'的俗称。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
基础解释:
一种/'步行虫/'的俗称。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
引证解释:
⒈一种“步行虫”的俗称。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引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网络解释:
傍不肯旁边容不得其它虫子,所以是读páng,但不是通假字。
综合释义:
一种“步行虫”的俗称。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杀谷物害虫之虫。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汉语大词典:
一种“步行虫”的俗称。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其他解释:
杀谷物害虫之虫。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其他释义:
1.一种'步行虫'的俗称。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