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瘃

更新时间:2025-05-24
dònɡ zhú
冻瘃的解释

〈方〉冻疮。

词语解释:
〈方〉冻疮。冻瘃[dòngzhú]⒈〈方〉冻疮。
引证解释:
⒈冻疮。引《长阿含经》卷十九:“寒冰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有大寒风来吹其身,举体冻瘃,皮肉堕落,苦毒辛酸,悲号叫唤,然后命终。”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浙江谓中寒肿覈为冻瘃。”⒉因天寒而开裂。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煮胶要用二月、三月、九月、十月,餘月则不成”原注:“热则不凝,无作饼。寒则冻瘃,令胶不黏。”
网络解释:
冻瘃冻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òngzhú,《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如下解释:冻瘃:<方>【名】冻疮。
综合释义:
冻疮。《长阿含经》卷十九:“寒冰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有大寒风来吹其身,举体冻瘃,皮肉堕落,苦毒辛酸,悲号叫唤,然后命终。”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浙江谓中寒肿覈为冻瘃。”因天寒而开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煮胶要用二月、三月、九月、十月,餘月则不成”原注:“热则不凝,无作饼。寒则冻瘃,令胶不黏。”
网友释义:
dòngzhúㄉㄨㄙˋㄓㄨˊ冻瘃(冻瘃)(1).冻疮。《长阿含经》卷十九:“寒冰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有大寒风来吹其身,举体冻瘃,皮肉堕落,苦毒辛酸,悲号叫唤,然后命终。”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浙江谓中寒肿覈为冻瘃。”(2).因天寒而开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煮胶要用二月、三月、九月、十月,馀月则不成”原注:“热则不凝,无作饼。寒则冻瘃,令胶不黏。”
冻瘃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òng

[dòng]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读音:zhú

[zhú]

病名,即“冻疮”:冻瘃。 ◎ 冻干(gān):瘃脯(冻肉干)。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