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

更新时间:2025-05-24
liánɡ zhōu cí
凉州词的解释

1.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其中以王翰和王之涣所作最为著名。

词语解释:
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其中以王翰和王之涣所作最为著名。凉州词[liángzhōucí]⒈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其中以王翰和王之涣所作最为著名。
基础解释:
又称凉州词,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因“地处西北,常寒凉也”,而得名。
引证解释:
⒈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其中以王翰和王之涣所作最为著名。参见“凉州”。引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其夜,上復与乘月登楼,唯力士及贵妃侍者红桃在焉,遂命歌《凉州词》。”
网络解释:
凉州词(唐朝曲调名)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国故地,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元明清时,武威又被称西凉,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综合释义:
又称凉州词,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因“地处西北,常寒凉也”,而得名。。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其夜,上復与乘月登楼,唯力士及贵妃侍者红桃在焉,遂命歌《凉州词》。”参见“凉州”。
汉语大词典:
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其中以王翰和王之涣所作最为著名。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其夜,上复与乘月登楼,唯力士及贵妃侍者红桃在焉,遂命歌《凉州词》。”参见“凉州”。
其他释义:
1.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其中以王翰和王之涣所作最为著名。
凉州词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liáng,liàng

[liáng,liàng]

温度低:凉快。凉爽。凉意。凉气。阴凉。凉丝丝。凉亭。荒凉。 ◎ 喻灰心,失望:听到这消息,我凉了半截。 ◎ 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五凉(前、后、南、北、西)。

读音:zhōu

[zhōu]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杭州。 ◎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读音:cí

[cí]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凉州词造句 更多
1、词未写就墨先寒,志未酬、书欲断,曲成起调腔难转,凉州词、声声慢,雁字回时月不满,知你我、相见难。少司命 2、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在这里形成、发展.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