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削的解释
①用刀子一类的工具把物体表面的东西去掉。 ②比喻克扣或盘剥:~钱财。
词语解释:
刮削guāxiāo。(1)同“刮”。(2)用刀具的高度剪切或滑移作用来切除金属薄层或薄屑。刮削[guāxiāo]⒈同“刮”英scrape;pareaway;⒉用刀具的高度剪切或滑移作用来切除金属薄层或薄屑。英skiving;
基础解释:
1.用刀子一类的工具把物体表面的东西去掉。2删削;修改。
引证解释:
⒈用刀具拂刮或切削,使物体光洁平整。引汉王充《论衡·量知》:“断木为槧,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牘。”《旧唐书·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擣簁。”吴组缃《山洪》五:“章大官得到信,连忙放下手里正在刮削骨节预备镶配叉头的竹竿。”⒉犹刮磨。擦拭。引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凝圆寺》:“雨止,佛在石下东面而坐,晒袈裟,年岁虽久,彪炳若新,非直条缝明见,至於细缕亦新(彰)。乍往观之,如似未彻,假令刮削,其文转明。”⒊删削;修改。引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附启:“诸生帖帖竦竦,各尽词以献公。公则举其摧敌,推案析理,次至数联,应若前定,诸儒有不安者,随为刮削,变嫫为妍。”⒋勒索。引《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晁夫人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郁达夫《出奔》一:“这一位玉林媳妇的刮削刻薄的才能,虽则年纪轻轻,倒反远出老狡的公公之上。”
网络解释:
刮削刮削是指用刮刀在加工过的工件表面上刮去微量金属,以提高表面形状精度、改善配合表面间接触状况的钳工作业。刮削是机械制造和修理中最终精加工各种型面(如机床导轨面、连接面、轴瓦、配合球面等)的一种重要方法。刮削真正的作用是提高互动配合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改善存油条件,刮削运动的同时工件之间研磨挤压对工件表面的硬度有一定的提高,刮削后留在工件表面的小坑可存油从而使用配合工件在往复运动时有足够的润滑不致过热而引起拉毛现象.
综合释义:
用刀具拂刮或切削,使物体光洁平整。汉王充《论衡·量知》:“断木为槧,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牘。”《旧唐书·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擣簁。”吴组缃《山洪》五:“章大官得到信,连忙放下手里正在刮削骨节预备镶配叉头的竹竿。”犹刮磨。擦拭。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凝圆寺》:“雨止,佛在石下东面而坐,晒袈裟,年岁虽久,彪炳若新,非直条缝明见,至於细缕亦新(彰)。乍往观之,如似未彻,假令刮削,其文转明。”删削;修改。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附启:“诸生帖帖竦竦,各尽词以献公。公则举其摧敌,推案析理,次至数联,应若前定,诸儒有不安者,随为刮削,变嫫为妍。”勒索。《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晁夫人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郁达夫《出奔》一:“这一位玉林媳妇的刮削刻薄的才能,虽则年纪轻轻,倒反远出老狡的公公之上。”
汉语大词典:
(1).用刀具拂刮或切削,使物体光洁平整。汉王充《论衡·量知》:“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旧唐书·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捣筛。”吴组缃《山洪》五:“章大官得到信,连忙放下手里正在刮削骨节预备镶配叉头的竹竿。”(2).犹刮磨。擦拭。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凝圆寺》:“雨止,佛在石下东面而坐,晒袈裟,年岁虽久,彪炳若新,非直条缝明见,至于细缕亦新(彰)。乍往观之,如似未彻,假令刮削,其文转明。”(3).删削;修改。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附启:“诸生帖帖竦竦,各尽词以献公。公则举其摧敌,推案析理,次至数联,应若前定,诸儒有不安者,随为刮削,变嫫为妍。”(4).勒索。《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晁夫人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郁达夫《出奔》一:“这一位玉林媳妇的刮削刻薄的才能,虽则年纪轻轻,倒反远出老狡的公公之上。”
国语辞典:
用刀子等工具,拂刮物体表面,使之光滑或平整。刮削[guāxuè (语音)guāxiāo]⒈用刀子等工具,拂刮物体表面,使之光滑或平整。引《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捣簁。」⒉扣减、剥削。引《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晁夫人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
辞典修订版:
用刀子等工具,拂刮物体表面,使之光滑或平整。《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捣簁。」扣减、剥削。《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晁夫人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
其他解释:
谓刮之削之使平或光滑也。汉、王充《论衡·量知》:「断木为椠,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假令刮削,其文转明。」
英语:
skiving,scrapings,
法语:
écorcher、éplucher
其他释义:
①用刀子一类的工具把物体表面的东西去掉。②比喻克扣或盘剥:~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