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齧
 更新时间:2025-05-24

基本解释

亦作“ 吞嚙 ”。1.吞食。 清 袁枚 《新齐谐·禹王庙吞蛇》:“至树下,见有人,忽跃起三四丈,似欲吞嚙者。”
2.湮灭。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四:“如果她不快活,忧虑早会把他吞啮掉。”
3.吞并。

字义分解

读音:tūn

[tūn]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 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读音:niè

[niè]

同“啮”。 ◎ 啃、咬。《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唐•杜甫 《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 侵蝕。《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戀水齧其墓。”宋•陸游 《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 ◎ 缺口。《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 姓。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

展开更多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