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笋

更新时间:2025-05-25
zōnɡ sǔn
棕笋的解释

1.亦作"椶笋"。 2.棕榈的花苞。

词语解释:
1.亦作'椶笋'。2.棕苞树上未开放的幼嫩花序棕笋[zōngsǔn]⒈亦作“椶笋”。⒉棕榈的花苞。
汉语大词典:
1.亦作'棕笋'。2.棕榈的花苞。亦作“棕笋”。棕榈的花苞。宋苏轼《棕笋》诗序:“棕笋,状如鱼,剖之得鱼子,味如苦笋而加甘芳。”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易物名》:“东坡名棕笋为木鱼,名铁拄杖为铁君。”参见“棕鱼”。
其他释义:
1.亦作'椶笋'。2.棕榈的花苞。
棕笋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zōng

[zōng]

〔棕榈〕常绿乔木,茎直立不分枝,叶大,木材可制器具,通称“棕树”。 ◎ 〔棕毛〕棕榈叶鞘的纤维,简称“棕”,如“棕绳”,“棕绷”,“棕帚”,“棕编”。 ◎ 〔棕熊〕哺乳动物,体大,毛棕褐色。掌和肉可食,皮可制皮褥,胆可入药。亦称“马熊”、“罴”;通称“人熊”。

读音:sǔn

[sǔn]

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芽,又称“竹笋”,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毛竹笋”、“慈竹笋”、“麻竹笋”等。 ◎ 竹子的青皮:笋席(用竹青编成的席子)。 ◎ 古同“榫”。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