犦牛

更新时间:2025-05-23
bó niú
犦牛的解释

1.即犎牛。

词语解释:
即犎牛。犦牛[bóniú]⒈即犎牛。
引证解释:
⒈即犎牛。参见“犎牛”。引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张説为广州宋璟颂曰:‘犦牛牲兮菌鸡卜,神降福兮公寿考。’”清赵翼《岭南物产图》诗:“水犀角在鼻,石羊胆藏足。果马三尺高,犦牛一峰独。”
综合释义:
即犎牛。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张説为广州宋璟颂曰:‘犦牛牲兮菌鸡卜,神降福兮公寿考。’”清赵翼《岭南物产图》诗:“水犀角在鼻,石羊胆藏足。果马三尺高,犦牛一峰独。”参见“犎牛”。犦牛[bàoniú]
汉语大词典:
即犎牛。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张说为广州宋璟颂曰:‘犦牛牲兮菌鸡卜,神降福兮公寿考。’”清赵翼《岭南物产图》诗:“水犀角在鼻,石羊胆藏足。果马三尺高,犦牛一峰独。”参见“犎牛”。《汉语大词典》:犎牛  拼音:fēngniú一种领肉隆起的野牛。亦名封牛、峰牛。《尔雅·释畜》“犦牛”晋郭璞注:“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橐驼,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馀里。今交州合浦徐闻县出此牛。”《晋书·张骏传》:“西域诸国献汗血马、火浣布、犎牛、孔雀、巨象及诸珍异二百馀品。”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汉书·西域传》有犎牛。邓展曰:‘脊上有肉鞍如橐驼。’”清龚自珍《论京北可居状》:“如夹山而居山之坳,纵可四百丈,横四之一,可以牧牛、羊、犎牛。”一说即单峰驼。
其他释义:
1.即犎牛。
犦牛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ào

[bào]

犎牛,一种颈背部隆起的野牛。

读音:niú

[niú]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 姓。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