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瓢杓"。 2.把老熟的葫芦剖为两半所做成的勺子。
⒈亦作“瓢杓”。把老熟的葫芦剖为两半所做成的勺子。引《南齐书·卞彬传》:“彬性﹝好﹞饮酒,以瓠壶瓢勺杬皮为肴……以大瓠为火笼,什物多诸诡异。”《南史·陈暄传》:“何水曹眼不识盃鐺,吾口不离瓢杓。”元王祯《农书》卷八:“夫瓠之为物也……大之为瓮盎,小之为瓢杓。”清杜岕《雪水茶》诗:“瓢勺生幽兴,簷楹恍瀑泉。”
亦作“瓢杓”。把老熟的葫芦剖为两半所做成的勺子。《南齐书·卞彬传》:“彬性﹝好﹞饮酒,以瓠壶瓢勺杬皮为肴……以大瓠为火笼,什物多诸诡异。”《南史·陈暄传》:“何水曹眼不识盃鐺,吾口不离瓢杓。”元王祯《农书》卷八:“夫瓠之为物也……大之为瓮盎,小之为瓢杓。”清杜岕《雪水茶》诗:“瓢勺生幽兴,簷楹恍瀑泉。”
[引证解释]亦作“瓢杓”。把老熟的葫芦剖为两半所做成的勺子。《南齐书·卞彬传》:“彬性﹝好﹞饮酒,以瓠壶瓢勺杬皮为肴……以大瓠为火笼,什物多诸诡异。”《南史·陈暄传》:“何水曹眼不识杯铛,吾口不离瓢杓。”元王祯《农书》卷八:“夫瓠之为物也……大之为瓮盎,小之为瓢杓。”清杜岕《雪水茶》诗:“瓢勺生幽兴,檐楹恍瀑泉。”
亦作“瓢杓”。把老熟的葫芦剖为两半所做成的勺子。《南齐书·卞彬传》:“彬性﹝好﹞饮酒,以瓠壶瓢勺杬皮为肴……以大瓠为火笼,什物多诸诡异。”《南史·陈暄传》:“何水曹眼不识杯铛,吾口不离瓢杓。”元王祯《农书》卷八:“夫瓠之为物也……大之为瓮盎,小之为瓢杓。”清杜岕《雪水茶》诗:“瓢勺生幽兴,檐楹恍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