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叟

更新时间:2025-05-24
áo sǒu
聱叟的解释

1.唐元结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及有官﹐人呼为漫郎。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见《新唐书.元结传》。

词语解释:
1.唐元结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及有官﹐人呼为漫郎。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见《新唐书.元结传》。聱叟[áosǒu]⒈唐元结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及有官,人呼为漫郎。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见《新唐书·元结传》。
基础解释:
唐元结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及有官﹐人呼为漫郎。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见《新唐书.元结传》。
引证解释:
⒈唐元结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及有官,人呼为漫郎。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见《新唐书·元结传》。引宋林逋《杂兴》诗之四:“次山有以称聱叟,鲁望兼之传散人。”次山,元结字;鲁望,陆龟蒙字,人号江湖散人。金麻九畴《赠裕之》诗:“贤人乐古声犹在,聱叟文高世岂知。”清陈维崧《水调歌头·读董舜民<苍梧词>题后》词:“力压古聱叟,气慑万獠奴。”
网络解释:
聱叟聱叟是唐代道家学者元结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及有官,人呼为漫郎。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
综合释义:
唐元结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及有官,人呼为漫郎。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见《新唐书·元结传》。宋林逋《杂兴》诗之四:“次山有以称聱叟,鲁望兼之传散人。”次山,元结字;鲁望,陆龟蒙字,人号江湖散人。金麻九畴《赠裕之》诗:“贤人乐古声犹在,聱叟文高世岂知。”清陈维崧《水调歌头·读董舜民<苍梧词>题后》词:“力压古聱叟,气慑万獠奴。”聱叟[áosǒu]
网友释义:
聱叟是唐代道家学者元结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及有官,人呼为漫郎。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
汉语大词典:
唐元结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及有官,人呼为漫郎。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见《新唐书·元结传》。宋林逋《杂兴》诗之四:“次山有以称聱叟,鲁望兼之传散人。”次山,元结字;鲁望,陆龟蒙字,人号江湖散人。金麻九畴《赠裕之》诗:“贤人乐古声犹在,聱叟文高世岂知。”清陈维嵩《水调歌头·读董舜民〈苍梧词〉题后》词:“力压古聱叟,气慑万獠奴。”
聱叟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áo

[áo]

话不顺耳:聱牙(语句念着不顺口)。 ◎ 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彼诮以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

读音:sǒu,sōu

[sǒu,sōu]

年老的男人:老叟。童叟无欺。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