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蝻

更新时间:2025-05-24
huánɡ nǎn
蝗蝻的解释

蝗虫的若虫,形状像成虫而翅膀很短,身体小,头大。也叫跳蝻。

词语解释: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蝗蝻[huángnǎn]⒈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
引证解释:
⒈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引宋苏舜钦《有客》诗:“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明史·五行志一》:“十年四月,两京、山东、河南蝗蝻伤稼。”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申报灾伤》:“夫地方遇有水旱蝗蝻,印官即宜亲查。”
网络解释:
蝗蝻蝗蝻,(蝗科)体长仅4.8mm,体色褐色,眼后方具白色的纵纹,两眼间至腹背末端尚有1条白色的纵线,后脚腿节特别发达。生活于低海拔山区,栖息于地面的枯叶层。本种若虫较少见,尤其体背中的白色纵线特别醒目,无法辨识属于何种蝗虫。
汉语大词典: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宋苏舜钦《有客》诗:“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明史·五行志一》:“十年四月,两京、山东、河南蝗蝻伤稼。”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申报灾伤》:“夫地方遇有水旱蝗蝻,印官即宜亲查。”
国语辞典:
蝗虫的幼虫。状似成虫而翅短、体小、头大。经过四、五次蜕皮后变为成虫。蝗蝻[huángnán]⒈蝗虫的幼虫。状似成虫而翅短、体小、头大。经过四、五次蜕皮后变为成虫。
其他释义:
蝗虫的若虫,形状像成虫而翅膀很短,身体小,头大。也叫跳蝻。
蝗蝻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huáng

[huáng]

〔蝗虫〕昆虫,种类很多,躯体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适于弹跳,常常成群飞翔,是农业害虫,亦称“蚂(mà)蚱”;简称“蝗”,如“蝗灾”,“灭蝗”。

读音:nǎn

[nǎn]

蝗的幼虫,还没生翅的蝗虫:蝻子。蝻儿。蝗蝻。

蝗蝻造句 更多
1、在出现异常大量蝗蝻聚集的情况下,可以迅速采取行动,确保不让蝗虫长成而集群。2、这是可以做到的一样,快速和更有效,就蝗蝻,就运行。3、如同蝗虫成虫结群那样,蝗蝻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将不再继续其作为独立个体的习性并开始集结成宽达5公里的劫掠性虫带。4、采用这种方法,仅需在垂直于蝗蝻带前进方向很窄的地带...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