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蚖

更新时间:2025-05-24
rónɡ rónɡ
蝾蚖的解释

1.见"蝾螈"。

词语解释:
蝾蚖róngyuán。(1)小型两栖动物中之一种,包括有尾目(Cudata),外表类似蜥蜴类,但无鳞片,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成体通常是半陆栖性的,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基础解释:
见/'蝾螈/',小型两栖动物中之一种,包括有尾目(Cudata),外表类似蜥蜴类,但无鳞片,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成体通常是半陆栖性的,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引证解释:
⒈见“蠑螈”。
汉语大词典:
见“蝾螈”。《汉语大词典》:蝾螈(蝾螈)  拼音:róngyuán亦作“蝾蚖”。两栖动物。状如蜥蜴,头扁,背黑色,腹红黄色,有黑斑,四肢短,尾侧扁,生活在水中。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蝘蜓,一曰守宫,一曰龙子,善于树上捕蝉食之。其五色长大者,名为蜥蜴,其短而大者名为蝾螈,一曰蛇医。”明屠隆《昙花记·群魔历试》:“乌啼日落空山暝,走蝾蚖狐兔交并。”
其他释义:
1.见'蝾螈'。
蝾蚖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róng

[róng]

〔蝾螈〕两栖动物,形状似蜥蜴。头扁平,四肢细长,无蹼,尾侧扁,卵生。生活于清冷的池沼内,亦见于湿地的草丛中。 ◎ (蠑)

读音:yuán

[yuán]

蝾螈、蜥蜴等:“龙蟠于泥,蚖其肆矣。”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