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脍

更新时间:2025-05-24
lú kuài
鲈脍的解释

1.亦作"鲈鲙"。 2.鲈鱼脍。

词语解释:
1.亦作'鲈鲙'。2.鲈鱼脍。
基础解释:
亦作/'鲈鲙/',见/'鲈脍/'。鲈鱼脍。
引证解释:
⒈亦作“鱸鱠”。鲈鱼脍。参见“鱸鱼膾”。引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劳思。”元朱希晦《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鱸鱠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明王世贞《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鱸膾,吾曾识凤毛。”清陈梦雷《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娱亲请尚方。”
网络解释:
鲈脍鲈脍。音lúkuài。亦作鲈鲙、鲈鱼脍、思鲈、思蒓鲈等等。喻思乡赋归之典。
综合释义:
亦作“鱸鱠”。鲈鱼脍。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劳思。”元朱希晦《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鱸鱠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明王世贞《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鱸膾,吾曾识凤毛。”清陈梦雷《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鱸鱼膾”。
网友释义:
鲈脍。音lúkuài。亦作鲈鲙、鲈鱼脍、思鲈、思蒓鲈等等。喻思乡赋归之典。
汉语大词典:
亦作“鲈鲙”。鲈鱼脍。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鲈脍漫劳思。”元朱希晦《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鲈鲙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明王世贞《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鲈脍,吾曾识凤毛。”清陈梦雷《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鲈鲙娱亲请尚方。”参见“鲈鱼脍”。《汉语大词典》:鲈鱼脍(鲈鱼脍)  拼音:lúyúkuài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鲈鱼脍”为思乡赋归之典。唐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鲈鱼脍,复有沧洲心。”亦作“鲈鱼鲙”。唐李白《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鲈脍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lú

[lú]

〔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 (鱸)

读音:kuài

[kuài]

细切的肉:脍鲤。脍炙人口(喻诗文或事物受人欢迎,被人传诵)。

鲈脍造句 更多
1、西湖莼菜与松江鲈鱼并提“莼羹鲈脍”,在历史上有一段“莼鲈之思”的佳话——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只因思念家乡的莼羹鲈脍,遂弃官归乡。2、江南虽是故乡,莼羹鲈脍,牵惹游魂,但哪里回得去啊!只好逗留京都,苟延残喘罢了。3、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4、江南虽是故...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