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露的谚语 有关白露节气的谚语
导语:白露节气的到来,白露是有许多谚语的,那么,大家清楚关于白露的谚语是什么?有关白露节气的谚语有哪些?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以下是重点内容,走过不要错过。
关于白露的谚语
“白露有雨霜冻早,秋分有雨收成好”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来看,如果白露有降雨,那么霜冻出现就早,而秋分如果有降雨,那么来年的庄稼收成就好。2021年白露的时间是9月7日,秋分的时间是9月23日,白露期间,春播作物进入收获高峰期,夏播作物进入生长成熟期,如果霜冻出现较早,则不利于最终的结实,导致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而秋分期间,对于大部分的种植区域来说,作物已经收获,准备种植下茬作物,比如玉米收获后种植小麦,在此期间,如果有适当的降雨,田间墒情充足,利于小麦的发芽出苗,苗齐苗壮,为来年小麦高产打下基础。因此,根据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白露下雨是不好的。
“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这句谚语用了比喻的手法,大概意思是说如果白露之前下雨,雨水很重要,雨水就是雨水,如果白露节气之后下雨,那么就不是下的雨水了,而是“鬼”,用“鬼”来比喻下雨不好。
这句谚语也是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白露之前,下雨能很好满足田间农作物的需求,白露之后,多种春播作物进入收获期,比如春花生、春玉米、春大豆等,在此期间遇到下雨,一方面会影响收获,另外一方面,还影响了晾晒,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从这点来说,白露之后下雨是不好的。
“烂了白露,天天溜路”
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如果白露节气下雨了,那么以后的阴雨天气较多,“烂了”指的是有降雨,“溜路”指的是道路不好,容易打滑,以前的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居多,遇到下雨天,很容易打滑。
因此,“烂了白露,天天溜路”的意思,也是说白露下雨不好,毕竟,白露过后,如果降雨多,不仅不利于人们的日常出行,在农业方面,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从这句谚语来分析,白露下雨也是不好的。
“白露晴,打谷不用晒谷坪”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露是晴天,那么等到稻谷收获到时候,都不用在田间晾晒了,说明后续以晴天为主。白露过后,不少地区的稻谷进入收获期,以前人们收稻谷,人工收获之后,会在田间进行脱粒,也就是说的打谷,等到脱粒之后,再进行晾晒,晾晒完毕后,经过除杂,最后存贮。
而这句谚语所说,“白露晴,打谷不用晒谷坪”,稻谷都不用晾晒了,说明稻谷收获期间天气很好,非常有利于农户们进行收获工作,因此,从这句谚语判断,白露当天晴天是好的。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白露当天是晴天,那么大米比较白,利用比喻的手法,“谷米白如银”说明水稻的品质很好。
对于种植水稻的农户来说,水稻收获以后,收益的高低,主要和2个方面有关,其一是产量,其二是品质,产量高品质好,则收益就高。当白露当天是晴天,说明后续晴天多,稻谷的长势好,大米品质好,对于农户们来说是好事。
从上述几句谚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白露下雨是不好的,用老话说,白露宜晴不宜雨。通过实际经验,人们希望白露节气天气晴天比较好,无论是从日常生活,还是农户们更看重的农业种植方面,期盼着风调雨顺,生活安居乐业。
根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得知,9月7日白露节气,降雨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以及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和西北部、重庆东部、贵州东部、江南中南部和西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南部、云南中西部和东南部、华南中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
不过,谚语毕竟是谚语,虽然流传到现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谚语具有区域性,只适用于某些区域,并不适用于全国。再加上随着不断的发展,有些谚语已经被淘汰,或者谚语所表达的含义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
因此,白露节气当天下雨好还是晴天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对于大部分地区的农户来说,希望是晴天,不过,对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区域来说,白露有适当的降雨,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白露节气下雨和晴天哪个好?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判断,相信大家也明白所表达的意思,具体还需要参考天气预报。
白露节气养生知识 白露时节养生常识
导语:到了白露节气,大家会看到草间树梢的点点露水,秋意渐浓,阵阵凉风,早晚天凉,这时候大家需要好好养生。那么,大家清楚白露节气养生知识是什么?白露时节养生常识有哪些?欢迎更多的朋友来阅读。
白露节气养生知识
1:添加衣服
白露节气衣着讲究勿露身、勿露脚。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衣着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注意保护脚心、小腹、背心,这些最容易感受寒邪的部位。
2:饮食清润
饮食方面,白露时节,饮食宜清润,勿温燥白露过后秋风起,天干燥,温度转凉,在这换季之时的饮食注意也很重要。
在中医中,秋所对应的脏腑为肺,肺喜润勿燥,易收到燥邪的侵袭,加之白露之后气候逐渐干燥,“此时饮食应注意保护阴津,可多食用百合、杏仁、银耳等食物,但脾胃虚弱者应慎用,除此之外还要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温燥之品,如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
在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粥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主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
3:加强锻炼
加强身体锻炼是白露节气的养生的重点,但运动量必须适度,还需注意增减衣服和补充水分。
提醒大家,应根据各自的体质、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练健身气功、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爬山、登高、舞蹈、做操等。运动时,衣服可酎情穿单薄些,以免出大汗,也有利于提高耐寒能力,同时在运动后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4:注意疾病预防
白露时节,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很高: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在饮食调节上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生活上要远离过敏原,作息有规律。”
可通过简单的自我按摩,改善局部的气血运行。
1、擦鼻:用双手中指指腹摩擦鼻梁两侧1分钟,适用于鼻塞、流涕。
2、揉迎香穴:用双手中指指端同时按揉双侧迎香穴1分钟,适用于鼻塞、流涕、能 祛风通鼻。
3、擦颈项:用双手掌交替摩擦颈项部,重点在第七颈椎棘突处,发热为度,再用右手拇、食二指指腹沿喉结两侧自上而下擦抹至发热,时间2分钟,能祛风邪、 利咽喉,防咽痒、咽痛。除此之外还可进行中医体质调养,增强免疫力。
5:白露时节容易失眠
“因为白露气候转变的节点,中医认为这是阴阳转化的关键时期,在阴阳转化的时候往往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因此也是失眠高发的时候。”维持良好的睡眠应做到“四忌两宜”:
忌睡前进食。这将会增加肠胃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有害身体,还会影响入睡。
忌饮茶。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影响睡眠。
忌睡前情绪激动。睡前情感起伏会引起气血的紊乱,导致失眠,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忌睡前过度娱乐或运动。睡前如果进行过度娱乐或运动,会使人的神经持续兴奋,使人难以入睡。
宜睡前泡脚。睡前热水泡脚,不但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还可以促进睡眠。
宜擦涌泉。用手掌擦对侧足底心之涌泉穴,双手交替进行,可用于头痛、 头昏、头胀,能醒脑、宁神、降火。除此之外还可进行中医调养,改善睡眠。
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白露节气的特点: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大
白露节气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于二十四节气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这时候太阳达黄经165度;白露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节气,这时候周围环境会逐渐转凉,虽有时候白天会比较热,但晚上后气温就会逐渐下降,昼夜温差比较大。
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由来
白露节气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而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风俗
喝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这时候的茶树经过酷暑的拷打,白露是茶树的另一个生长佳期,口感香醇。
吃番薯
番薯是在白露期间成熟食用的一种食物,含有大量的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白露期间食用吃番薯,具有一定健脾开胃以及滋阴补肾的作用。
祭禹王
一些地区的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