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的意义
1、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2、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的官渡位于现在的哪里
1、官渡,位于河南省中牟县。西南距郑州机场30千米。辖邵岗、田庄村、十里铺、宋庄、冉庄、邱庄、大段庄、小孙庄、邢庄、明山庙、前庄、官渡桥等42个行政村。陇海铁路、310国道东西过境。境内有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古战场,属军事要要冲之地。
2、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
1、曹操和袁绍。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汉丞相曹操和大将军袁绍。建安元年,袁绍占据四州之地,特别是冀州,地多人广,可动员的兵员有十万余人。但曹操却处于各诸侯争相观望的关中地区,大家都觉得兵力不足的曹操会失败,但是曹操的谋士郭嘉等人分析了曹操和袁绍的局势以后,认为只要合理利用好袁绍的缺点,局势一定会有利于曹操这边。
3、官渡之战的对峙长达一年多,最终因为曹营的奇袭而落下帷幕,曹操用两万左右的兵力就战胜了袁绍十万大军,此次战争的胜利不仅大大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也为他今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的内容
以下是官渡之战的内容:中国东汉建安五年,曹操统军在官渡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击斩袁将颜良。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
官渡之战的具体时间
公元199年6月即建安四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