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西方三圣是谁,你知道吗
《无量寿经》中提到: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自在王佛的说法后,内心充满愉悦喜乐,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放弃国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门……本期佛教文化将为你介绍西方三圣是谁。
西方三圣是谁:西方三圣,就是我们经常所看到的,佛像里面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叫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
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中文称“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所以号阿弥陀,按《无量寿经》之记载: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自在王佛的说法后,内心充满愉悦喜乐,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放弃国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门,名为“法藏”。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处所,请求佛陀开示说法,当时世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广泛地说出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恶行为,国土之粗劣恶浊或善妙殊胜,并应法藏比丘之愿,将所有国土的情况全部显现给他看。
当时法藏比丘,听闻佛所说的庄严清净国土,并且承佛的大威神力而都亲眼目睹之后,起发了无上殊胜的愿力。此时法藏比丘心地清净寂然安定,心意无所执着。以长达五劫的时间,思惟修习选择摄取了庄严佛国利益众生的清净行愿,如是思惟修习之后,亲往世自在王佛处所,禀白佛陀:唯愿世尊不舍慈悲倾听思察,如是我所发的誓愿,今日应当完全地表露说明发下了四十八大愿。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愿之后,专一志向投注心意于庄严胜妙国土。其精进修行所感召的佛国世界,开阔广大无有障碍,超然殊胜独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国土久远恒长,无有衰恼无有变异。于不可思议百千亿那由他年岁久远劫来,积极培植菩萨无量的福德胜行。从不生起贪欲之心、嗔恨之心、恼害众生的心。不起贪欲想、嗔恨想、恼害想,不着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忍辱的力量坚固成就,从不计较抱怨一切劳苦。少欲知足,毫无染着嗔恨愚痴之念,心念住于三昧定意、恒常处于无为寂静,一切智慧通达无碍。没有虚伪谄媚邪曲之心,和颜悦色,柔软爱语,时时主动流露关怀问候的慈爱心意。勇猛精进于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愿,从来没有懈怠疲倦。专意追求清净纯白的善法,惠赐利益一切众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上地庄严自我之身心,具足种种福德善行,令一切的众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观察世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远离所有粗恶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修习一切柔软爱语、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弃国土舍离王位,摒除财色的欲望,亲身实践六波罗蜜,亦教他人行六度万行。无穷尽的时劫以来,积功累德。随着其所转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愿和所求,无量的珍宝库藏,自然显发应现。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觉真实解脱之道。或者示生为长者居士、富豪家族、权贵种姓。或者示生为刹利国君转轮圣王。或示生为六欲天天主、乃至大梵天王。常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恭敬诸佛世尊,如是的功德多得无法称叹记数。口中之气芬芳洁净,有如青莲花香。身上的毛孔,散发出栴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气普遍熏染无量世界。容貌颜色端正无缺,身相完好殊胜美妙。手中常常自然生出无尽的宝藏、衣服饮食、珍妙华香、彩画宝盖、仪杖旗帜等装饰物品。如是等事超过一切世间诸天人民的功业福德,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梵语称“阿那婆娄吉低输”,现今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即可续补佛位的大菩萨。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世尊,今日我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的众生,我所具有的种种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若有众生遭受到种种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的时候,没有可以求救保护的人,没有依靠也没有屋舍。如果他能够忆念着我,称念
我的名号,而那个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者,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当为了众生的缘故,发起最上殊胜的大愿,期愿假使当转轮圣王(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安乐世界,作完种种诸佛度化众生的胜事,入于无余涅盘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时,我将在那时,修菩萨道利益众生。当无量寿佛正法,在初夜分灭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果,继续度化一切众生。
大势至菩萨。梵语称“摩诃那钵”,现今在极乐世界,是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菩萨。根据《悲华经》的记载,过去阿弥陀佛仍为转轮王时,大势至菩萨为第二王子,名字为“尼摩”。当时宝藏如来帮转轮王(阿弥陀佛)及第一太子(观世音菩萨)授记以后,第二王子也禀白佛陀说:世尊,如我种种所有身口意业清净无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观世音菩萨),刚刚初成佛道时,我必于当时首先请佛大轮。随着彼佛说法度众生所经历的时间,于其中间行菩萨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盘之后,等到正法灭尽之时,我紧临其后,入补佛位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当我成佛之后,所作弘法利生的种种佛事、我国土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以及入涅盘后,正法住世的时间,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无差异。
那个时候宝藏如来告诉第二王子:你今日所愿摄取的清净庄严国土世界,必定如你所愿。你将于如是最殊胜的清净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善住珍宝山王如来”。由于你发愿摄取广大殊胜清净庄严的世界故,因此命名你为“得大势”。结合上一篇(观世音菩萨)所收录的受记因缘一起来看,应当知道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行同愿,经过无量劫以来,彼此不相违背远离,乃至庄严净土,先后次第成佛,其所修行的功德也都相等。
《首楞严经》所陈述的念佛法门,尤其恳切重要:大势至菩萨禀白佛言:在我记忆中,于过去恒河沙数时劫以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位如来,于一劫之中相继成佛,最后一位佛陀名为“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两个人,一人专心忆念对方,而另一人则专门遗忘对方,如此两个人,有时相遇有时不相遇,或者相见或不相见。如果如是两个人都彼此互相忆念,两个人互相忆念的心思很深,那么如此乃至于生生世世,就如同形影相连,不相违背远离。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慈悲怜悯思念众生,就好像慈母忆念最亲爱的独子一样。如果孩子要远离逃走,那么慈母虽然思念孩子又有什么用。孩子若是也能想念慈母,就如同母亲思念孩子一样时,母亲与孩子虽然经历多生,也不会互相违背远离。若众生的心中,忆想佛陀思念佛陀,或者现生或者将来,必定能够亲见佛陀,离佛不远。不必假藉其他的方便法门,只要专心忆佛念佛,自然可以真心开显彻见本性。就如同染香的人,身上自然有香气,这个则叫做“香光庄严”(以佛的法身香、智慧光,庄严自心本觉佛性)我本在初心修行的因地,以念佛之心,入于无生法忍。今日在此娑婆世界,摄受念佛修行的人,导归于西方极乐净土。佛陀问我证得圆通的法门,我没有别的分别选择,只是一起收摄六根,净念不断一心念佛,而达到三摩地定慧等持的境地,此念佛法门实在是最殊胜方便、最为第一。大势至菩萨,以念佛法门入于佛道,乃至修菩萨行,度化众生,都不离开这个念佛法门。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应当知道要学习效法啊!
“吃鸡”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最近有一款叫绝地求生大逃杀的游戏大家肯定不陌生,这是一款大逃杀类型的游戏,每局都有100名玩家参与,他们会被投放到绝地岛上,在游戏中找到武器和补给击杀所有玩家获得胜利,对于第一名我们一般称为吃鸡成功,会出现这样一句话“大吉大利,晚上吃鸡”。那么你知道这个吃鸡是什么意思嘛这个吃鸡出处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句话来源于美国电影《决胜21点》中的一句台词这段话的原话是winnerwinnerchickendinner!翻译成中文就是大吉大利,晚饭吃鸡!
原来在很久以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都有一种包含三块鸡肉和土豆蔬菜的饭,价值$1.79,那时赢一次赌局的标准回馈是$2.00,所以当你赢一次的时候就有足够的钱去买一份鸡肉饭了。所以就有了电影中的台词,而现在就成为了玩《绝地求生大逃杀》的代名词了!
所以“吃鸡”的意思就是赢了才有鸡肉饭吃。而这个游戏只有活到最后才能赢,活着才能吃鸡吗。死了就连鸡屁股都没得吃。
适合2-4岁儿童的亲子游戏你知道吗
第一、 那朵云是什么呀?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和孩子一起坐在草坪上,观察天上的云朵,讨论云朵的形状。
例如 孩子 妈妈,我看到了一只小马。
妈妈 我看到了一条大鲨鱼。那是撑着伞的小狗吗?
第二、 水果拼拼
先和孩子去超市购买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水果,如葡萄、草莓、香蕉等等,然后和孩子一起将水果切成各种形状的小块,接下来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时候啦!用水果拼出自己喜爱的图画。
最后一步,享受你的水果大餐!
第三、 玩具大戏
将孩子的玩具聚集在一起,小动物、小娃娃、人偶等等,然后将玩具分成两组,孩子和父母用不同的声音和语气给玩具配音,自编自导一场精彩的大戏。唱歌、讲故事、说笑话,有趣欢乐多!
第四、 室内露营
新鲜事总会让人兴致勃勃,露营肯定会给孩子意外惊喜。我们大可不必去野外露营,只需在家里或院子里就可以了。在家里选择一块宝地,搭好帐篷或者用家具毛毯拼一个帐篷,然后准备好睡袋、枕头、手电筒等露营装备,关上灯,模拟露营生活。孩子可以随时钻进帐篷玩耍!
第五、 一起跳舞
播放孩子喜欢的带有节奏的歌曲,然后就是和孩子一起跳舞,可以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也可以自创,不在乎动作,一起摇摆最开心!
甘肃有哪些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真是数不胜数。而在甘肃境内也有着几处文化遗产,比较出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和万里长城嘉峪关,除此之外,在2014年,甘肃又有5处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庭的新成员,甘肃文化也被国内外更多人熟知。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甘肃有哪些文化遗产吧。
1、敦煌莫高窟
敦煌石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因其各石窟的艺术风格同属一脉,主要石窟莫高窟位于古敦煌郡,且古代敦煌又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统称敦煌石窟。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时间最早创于公元366年(另有始建于西晋末年及东晋永和九年等说),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代连续修凿,历时千年,延续时间最长;现存石窟700余个,规模最大;雕塑3000余身,壁画4500余平方米,内容最丰富。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百科全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万里长城嘉峪关
嘉峪关长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万平方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
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3、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据出土简文记载,悬泉置遗址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
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清代又称“贰师庙”,“吊吊水”,其名取之南侧山中悬泉水。遗址由主体建筑坞堡和坞外附属建筑仓、厩构成。坞呈正方形,边长48。10米,土坯砌筑,坞内有两组房屋建筑。坞墙设于东墙正中,宽3米。坞东北及西南角有角墩。
悬泉置遗址是继居延遗址之后简牍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该遗址的科学发掘,对研究汉晋驿站的结构、形制和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与之相联系的大量简牍及其他各类遗物为我们了解汉代邮驿制度及西北边郡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
4、玉门关遗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南边是沼泽地,北边是哈拉湖,再往北是汉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历史上的玉门关颇负盛名,唐宋元明清都有骚客文人吟咏。“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等。唐代诗人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流传千古。
5、麦积山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位于天水东南约30公里山中。据文献记载,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在中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诗圣杜甫赞美麦积山:“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形象地勾勒出来麦积山高耸的外貌。正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6、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是中国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千米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在北魏之前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明代始称炳灵寺。今存窟龛196个,分布在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96个,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高10厘米。
其中,西秦开凿的有2窟1龛,北魏开凿的有8窟25龛,北周的有2窟,隋代的2窟,唐代的有20窟113龛,唐代作品艺术成就最高。该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是国内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纪年题纪,对全国其他古老石窟的断代提供了标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7、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晋昌故城”等,遗址位于甘肃省的安西县,是一处隋唐时期(公元581至907年)的郡城遗址。锁阳城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隋唐时期古城址,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城墙为夯土板筑而成,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东西长565米,南北长约469米,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角还有以土坯砌成的墩。此外,还有瓮城4座,马面24座。外城有环墙两道,总长约8。5公里。其东北角有一正方形小城,周长约300米,墙高6。5米,厚14米,这座小城即是隋代的玉门关。
此外,在城址内还发现有当年铸造兵器遗留下来的积炭堆和陶渣等。锁阳城具有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隋唐时期的军事、农业、城市形制以及当地的生态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