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太平道教是谁创的,你知道吗
有人说:没有信仰,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的教派,他们的信仰都是不同的。西方的人信神,中国的人信佛。信仰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种寄托。那么历史上的太平道教是有何而来的呢?不妨来道教文化里看看吧。
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
“太平道”创始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后汉书·皇甫嵩传》说:“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角派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入州之人无不毕应。”
《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张角为太平道。太平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或自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后汉书·襄楷传》说:“初,顺帝时,琅琊宫崇旨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太平道”的开始,缘起于事奉“黄老道”;它的主要经典则是《太平经》;它的发展情况,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为基础,十数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八州。
草鱼的营养价值,你知道吗
草鱼的肉质肥嫩,而且味道鲜美。鱼身鱼刺又少。深受大众的喜爱。草鱼又被叫做:鲩鱼、油鲩、草鲩、白鲸等等。与青鱼、鳙鱼(胖头鱼)、鲢鱼并称为中国四大家鱼。其营养价值高,那么到底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帮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健康饮食文化吧!
营养及功效
草鱼含有维生素B1、B2、烟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磷、铁、锌、硒等。
1、草鱼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泊痹、暖胃、中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草鱼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病人很有益处。
2、草鱼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可以防治肿瘤。动物实验表明,草鱼胆有明显降压、祛痰及轻度镇咳的作用。草鱼胆虽可治病,但胆汁有毒,食用须慎重。
3、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4、草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5、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
食疗作用
1、草鱼味甘、性温、无毒,入肝、胃经;
2、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阳、祛风、治痹、截疟、益肠明眼目之功效;3、主治虚劳、风虚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痛、久疟。
羌族文化遗产有哪些,你知道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羌族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致使羌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近年来,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属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有《羌语简志》、《羌族民间故事》、《羌族民间故事集》、《羌族民间故事选》、《羌族民间文学资料集》;叙事诗有《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和《赤基格布》等。自从国家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取得了新的成就。
2006年年初,阿坝州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茂县的“羌笛制作技艺及演奏”和羌族“瓦尔俄足节”(俗称歌仙节)两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3月1日,羌族多声部民歌、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羊皮鼓舞、羌年、羌族传统刺绣工艺、苏不士、羌族瓦尔俄足节等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公布为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使羌族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遭遇致命性打击。震后,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始终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抢救、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抢救、保护、利用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实现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6月7日,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47项)中,汶川的羌族羊皮鼓舞和羌族刺绣、汶理茂三县的羌年,松潘县的羌族多声部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羌年羌族瓦尔俄足节被推荐为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羌年列入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09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宣布,羌年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第二个全国“文化遗产日”上,茂县的羌族萨朗,茂县、汶川县羊皮鼓等羌族表演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巡演。在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阿坝州派出“瓦尔俄足”参加巡回演出,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阿坝馆内把阿坝州灾后文化重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全方位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