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程门立雪是一种美德
古人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三人行必有我师。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而程门立雪这个典故就集中反映了这样的美德。
这个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 至是,游醉、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 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眼坐,游醉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 矣。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从小刻苦读书,立志著书立说。有一天,杨时与学友游 醉对某问题有了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决定一同前往老师程颐家 请教。当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他们克服天寒地冻、山高路远的困难,来到老师家。可程颐先生正坐在火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游醉,只见他们全身已被大雪覆盖,俨然雪人。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教的佳话。
程门立雪过去指学生恭敬受教,现在也指尊敬师长,体现了诚心诚意向老师求学问的精神,也反映了对知识的尊重,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启示人们,学习要坚持不懈,诚心专志,不畏艰辛。
程门立雪的含义
1、含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2、出处《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
程门立雪的启示
程门立雪: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程门立雪”指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启发:一个人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在虚心的同时,还要懂礼貌,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去请教他人,只有虚心人才会不断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