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是什么歌
1、这句歌词出自于李谷一的《三月三》,搜集在1982年云南音像出版社为李谷一出版的专辑《我的小路》中。
2、歌词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 一同到村边
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 人人笑开眼
抓把泥土试试风 放开长长的线
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 和白云去做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如今每逢春风暖 常念三月三
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 和那小伙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啦啦
三月三用什么做五色饭
1、食材:大糯米三斤、枫叶一把、密蒙花一把、红色红蓝草一把、紫色红蓝草一把、食用油适量、盐适量、花生适量、芝麻适量。
2、首先要准备好食材,大糯米蒸出的糯米饭较软糯,就算放凉也比较软糯。大糯米(白色)、枫叶(做黑色的)、密蒙花(又叫黄饭花,做黄色的)、红蓝草(红蓝草有两种,一种做紫色的,一种做红色的,根据叶片有无绒毛区分,紫色的叶片较长,颜色较深,红色的叶片较圆,颜色较浅);
3、我们先制作黑色的染汁,黑色糯米染色比较复杂一点,我们先将新鲜的枫叶摘下,取其枝杆的皮,枝杆的皮更具有食疗价值,不要浪费掉哦,摘好后将枫叶洗净,用菜刀切成小份后,榨汁机放入少许清水,将枫叶放入榨汁;
4、将榨好的枫叶取出,放入少量凉水浸泡3小时左右(水量根据要浸泡的糯米估计),浸泡好后反复揉搓枫叶,挤出浓汁,去渣。然后用滤网过滤,放入干糯米到浓汁中浸泡20小时左右,去掉糯米中的水分。枫叶浸泡后的糯米只是灰色的,这个没有关系,蒸熟后就是黑色的了;
5、将密蒙花、红蓝草清洗干净,红蓝草切成小段后,分别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约20分钟,熬出浓汁,水不用放太多,根据要浸泡的糯米来估计,水太多的话糯米饭的色泽会比较浅;
6、熬出浓汁后晾凉至40度左右,用过滤网过滤去渣,然后分别放入干糯米浸泡15个小时左右,白色的直接淘米,用温水浸泡就可以了。等水温放凉后将糯米放入冰箱的保鲜柜保鲜;
7、将糯米分别沥掉水分后,分别放入食用油和盐搅拌均匀,然后放入锅中分布好;
8、冷水上锅蒸一小时左右(喜欢吃花生的可以顶部放入预先浸泡好的花生,花生提前温水浸泡2小时左右),蒸的时间根据糯米量来定,熟了就好了。
9、将花生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小火炒熟,关火,放入芝麻用余温继续翻炒,炒熟后用磨粉机磨成粉,吃糯米饭的时候再拌上这个花生芝麻碎那就更美味了。
壮族三月三吃什么食物
壮族三月三吃五色糯米饭。另外,艾糍粑、粉蒸肉、黑糯米酒是广西“三月三”的特色食品。壮族,多在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有关三月三的句子
1、阳春三月的太阳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们都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可爱的小燕子又从南方飞回”老家”了,柳树今年又长出了长长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
2、绿色走进了春天,带来了春天的问候;鲜花走进了春天,带来了春天的微笑;我走进了春天,为你带来春天的祝福!
3、三月轻盈的脚步,在柔软的雨丝中穿行,在盈盈的笑意中,柳梢绿了,草地渐茵。在春的旋律里,宛如窈窕淑女,欲语还羞,曼妙的舞姿,柔美的气息,给我们带来嫩绿朦胧的遐想。
4、春日春山春水流,春天春草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园内,春鸟啼于春树头,不觉春天已来到,发个信息问候友,愿你如春多得意,快乐相随伴你走。
5、春眠不觉晓,处处春光照,又是春天到,日日没烦恼,时时开口笑,快乐身旁绕,每天要起早,踏上健康道,好运来笼罩,财运来滋扰,收入步步高!
6、春天到啦,记得给心情打扫打扫,喷喷开心的泉水,把忧伤都赶跑;拿起轻松的铁铲,把压力统统铲掉;洒上幸福的化肥,愿你天天心情好!
7、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也许你真的知道装作不知道,也许你情愿不知道,但是我不得不让你知道,我真的很想你过得很好。祝福你每天都会笑笑笑!
8、又到了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9、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走向新的一天。托付这微风,托付这春意,带去我真诚的问候。多少思念与牵挂汇成一句:祝你天天快乐幸福安康!
10、友情的美好源于我们的真诚,世上的幸福根于自己的奉献,虽然岁月不会轮回,我们不曾老去,但是快乐却一直相伴,送你幸运的祝福,让你快乐每天!
三月三吃什么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清明前后,是青蒿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蒿子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主要食材有青蒿、糯米、腊肉、蒿叶。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长江以南一带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叶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入春后,生长于低岗野地,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用平锅焊,热吃冷食均可。这种蒿子粑略带绿色草类清香,特别甜美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
蒿子馍馍是又可称为青团。是中国南方地区传统的小吃,广泛用于清明节期间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