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对歌歌词
1、三月三对歌歌词:
刘三姐: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见树缠藤, 青藤要是不缠树, 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 荀子当留你不留, 绣球当捡你不捡, 空留两手捡忧愁。
男方:什么水面打跟斗呢,什么水面起高楼呢,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鸭子水面打跟斗呢,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男方:什么结果抱娘颈呢,什么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包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刘三姐: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柚子结果包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呢。
男方:什么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下。
刘三姐:菩萨有嘴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天下。
2、三月三对歌是电影刘三姐里面的唱歌歌曲,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三月三吃什么
1、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三月三的时候会有包五色糯米板的习俗,每家都需要准备好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2、人们会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然后用这些植物的汁去浸泡糯米,这样就可以做成红、黄、黑、紫、白这样五种颜色的糯饭。壮家人都是很爱吃五色饭的,会把五色饭作为幸福吉祥的一种象征。不仅三月三的时候会吃,实际上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吃些五色饭,认为这样的吃法是非常吉利的。
3、三月三还会有打铜鼓的习俗,因为广西有一些少数民族本身就有在节日庆典、祭祀的时候,击打铜鼓的习惯存在,这样的风俗到现如今也存在,主要是通过击铜鼓的方法来表示庆贺、悼念的情感。铜鼓看说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文物,这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用来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在祭祖驱邪的时候会用的一种器物。所以在三月三的时候,人们会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存在。
4、三月三很流行进行铜鼓舞,在表演的时候,首先要把四面铜鼓挂到村前大榕树上,然后需要四个小伙子进行敲击,这是作为伴奏进行的,同时前面需要放一大皮鼓,需要一个老鼓手,用双手持棍进行敲击,同时也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在边敲鼓的时候,需要边进行舞蹈,这样才可以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的击鼓动作存在,这时候的节奏需要由慢到快,反复的变化是比较多的,而且舞姿也需要灵活敏捷。还需要两个人,一个在左肩上扛一个竹筒,右手需要拿竹棍,一边敲竹筒的同时需要一边舞,另一个需要拿雨帽,给击鼓的人扇凉,而且要边扇边舞,三个人彼此穿插跳跃,而且配合起来自然协调,是非常热闹的。
三月三歌会是什么族
三月三歌会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白族男女在三月三歌会会公开对唱白调。而三月三日是白族男女一年中可以尽情歌唱的第一天,在这一天大理坝子各村的白族人会聚集在保和寺,白天会成群结队的对歌,黄昏后进入对歌的高潮。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除了壮族还有什么民族过三月三
除了壮族以外还有汉族、苗族、瑶族过三月三。
三月三也叫做“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三月三是什么神仙生日
1、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轩辕、三月三拜蚩尤说法。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2、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现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其不仅是汉族节日,也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