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歌词

更新时间:2025-05-22 19:36:22

又是一年三月三歌词

1、作词:张巨斌

2、作曲:张巨斌

3、演唱:叶静、王慧慧、屈卉岩、吴不为

4、歌词:三月三,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

三月三,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

去年三月三,身着艳妆来相见

去年三月三,唱歌跳舞把情传

年三月三,幸福歌声响彻满天

去年三月三,山栏美酒香飘一年

传说三月三,伏羲女娲到人间

传说三月三,轩辕黄帝诞辰天

传说三月三,道教真武大帝现,始祖到人间

黎苗三月三,素酒祭祖情歌欢

黎苗三月三,古朴自然情人天

黎苗三月三,情爱婚俗集中现,黎苗情人天

三月三,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

今年三月三,黎苗同袍笑开颜

今年三月三,欢庆热闹真不一般

今年三月三,全岛同乐庆祝这一天

今年三月三,民族融合幸福团圆

传说三月三,伏羲女娲到人间

传说三月三,轩辕黄帝诞辰天

传说三月三,道教真武大帝现,始祖到人间

黎苗三月三,素酒祭祖情歌欢

黎苗三月三,古朴自然情人天

黎苗三月三,情爱婚俗集中现,黎苗情人天

三月三,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

三月三,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

三月三的来历简短

1、三月三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2、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3、“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4、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三月三吃什么

1、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三月三的时候会有包五色糯米板的习俗,每家都需要准备好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2、人们会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然后用这些植物的汁去浸泡糯米,这样就可以做成红、黄、黑、紫、白这样五种颜色的糯饭。壮家人都是很爱吃五色饭的,会把五色饭作为幸福吉祥的一种象征。不仅三月三的时候会吃,实际上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吃些五色饭,认为这样的吃法是非常吉利的。

3、三月三还会有打铜鼓的习俗,因为广西有一些少数民族本身就有在节日庆典、祭祀的时候,击打铜鼓的习惯存在,这样的风俗到现如今也存在,主要是通过击铜鼓的方法来表示庆贺、悼念的情感。铜鼓看说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文物,这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用来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在祭祖驱邪的时候会用的一种器物。所以在三月三的时候,人们会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存在。

4、三月三很流行进行铜鼓舞,在表演的时候,首先要把四面铜鼓挂到村前大榕树上,然后需要四个小伙子进行敲击,这是作为伴奏进行的,同时前面需要放一大皮鼓,需要一个老鼓手,用双手持棍进行敲击,同时也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在边敲鼓的时候,需要边进行舞蹈,这样才可以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的击鼓动作存在,这时候的节奏需要由慢到快,反复的变化是比较多的,而且舞姿也需要灵活敏捷。还需要两个人,一个在左肩上扛一个竹筒,右手需要拿竹棍,一边敲竹筒的同时需要一边舞,另一个需要拿雨帽,给击鼓的人扇凉,而且要边扇边舞,三个人彼此穿插跳跃,而且配合起来自然协调,是非常热闹的。

三月三做粑是为什么

1、三月三吃蒿子粑粑习俗的来历: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赠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

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现在民间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

2、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侗族的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侗家传说,古时他们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侗族多于三月三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故亦称“花炮节”。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范文来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fanwenlai.com/fwbaike-22974033/
网友关注经验
精品推荐
热门经验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