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簏

更新时间:2025-05-25
shū lù
书簏的解释

1.藏书用的竹箱子。 2.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

词语解释:
藏书用的竹箱子。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书簏[shūlù]⒈藏书用的竹箱子。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
引证解释:
⒈藏书用的竹箱子。引唐皮日休《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宋陆游《发书画还故山戏书》诗:“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⒉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太平御览》卷六一六引南朝梁沉约《俗说》:“刘柳为僕射,傅迪为左丞。引傅好读书而不解其义……刘道傅云:‘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
网络解释:
书簏书簏是指藏书用的竹箱子,出处唐皮日休《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
综合释义:
藏书用的竹箱子。唐皮日休《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宋陆游《发书画还故山戏书》诗:“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太平御览》卷六一六引南朝梁沉约《俗说》:“刘柳为僕射,傅迪为左丞。傅好读书而不解其义……刘道傅云:‘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书簏[shūlù]书箱。唐.皮日休〈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比喻博学而不能应用的人。《晋书.卷六一.刘乔传》:「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新唐书.卷二零二.文艺传中.李邕传》:「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
汉语大词典:
(1).藏书用的竹箱子。唐皮日休《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宋陆游《发书画还故山戏书》诗:“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2).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太平御览》卷六一六引南朝梁沈约《俗说》:“刘柳为仆射,傅迪为左丞。傅好读书而不解其义……刘道傅云:‘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
国语辞典:
书箱。书簏[shūlù]⒈书箱。引唐·皮日休〈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⒉比喻博学而不能应用的人。引《晋书·卷六一·刘乔传》:「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新唐书·卷二〇二·文艺传中·李邕传》:「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
辞典修订版:
书箱。唐.皮日休〈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比喻博学而不能应用的人。《晋书.卷六一.刘乔传》:「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新唐书.卷二零二.文艺传中.李邕传》:「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
其他释义:
1.藏书用的竹箱子。2.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
书簏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shū

[sh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 文件:证书。说明书。 ◎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读音:lù

[lù]

竹箱:书簏。 ◎ 〔簏簏〕形容下垂。 ◎ 用竹篾编的盛零碎东西的小篓。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