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注

更新时间:2025-05-26
chuán zhù
传注的解释

1.亦作"传注"。 2.解释经籍的文字。

词语解释:
亦作'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
基础解释:
亦作/'传注/',亦作/'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
引证解释:
⒈亦作“传註”。解释经籍的文字。见“传注”。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释经则与传注参体,……传者转师,注者主解。”宋叶适《金坛县重建学记》:“古今之义理準焉,虽更燔灭坏乱,而传注终不能汩,异説终不能迷也。”明唐顺之《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治《诗》且三十年,虽一以传註为宗,然训詁名物之外,往往能深探古人之精微而发之于文。”清李渔《闲情偶记·辞曲》:“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於传註。”
网络解释:
传注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而由这种工作写出的书,便是“传注”——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综合释义:
亦作“传註”。解释经籍的文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释经则与传注参体,……传者转师,注者主解。”宋叶适《金坛县重建学记》:“古今之义理準焉,虽更燔灭坏乱,而传注终不能汩,异説终不能迷也。”明唐顺之《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治《诗》且三十年,虽一以传註为宗,然训詁名物之外,往往能深探古人之精微而发之于文。”清李渔《闲情偶记·辞曲》:“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於传註。”见“传注”。传注[zhuànzhù]书籍之注释。《韵会》:「注,解也,识也。」;《仪礼·正义》:「注义于经下,如水注物。」;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者作其传。」;《唐书·艺文志序》:「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宋、郉昺《尔雅注疏·序》:「传注之滥觞。」;晋、张华《博物志》:「上代去先师近,解释经文皆曰传。传,师说也。后代去师远,或失其传,故谓之注。注,下己意也。」
汉语大词典:
亦作“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释经则与传注参体,……传者转师,注者主解。”宋叶适《金坛县重建学记》:“古今之义理准焉,虽更燔灭坏乱,而传注终不能汩,异说终不能迷也。”明唐顺之《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治《诗》且三十年,虽一以传注为宗,然训诂名物之外,往往能深探古人之精微而发之于文。”清李渔《闲情偶记·辞曲》:“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
其他解释:
书籍之注释。《韵会》:「注,解也,识也。」;《仪礼·正义》:「注义于经下,如水注物。」;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者作其传。」;《唐书·艺文志序》:「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宋、郉昺《尔雅注疏·序》:「传注之滥觞。」;晋、张华《博物志》:「上代去先师近,解释经文皆曰传。传,师说也。后代去师远,或失其传,故谓之注。注,下己意也。」
其他释义:
1.亦作'传注'。2.解释经籍的文字。
传注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huán,zhuàn

[chuán,zhuàn]

转(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读音:zhù

[zhù]

灌进去:注入。注射。大雨如注。 ◎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注视。注目。注意。 ◎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注解。注释。注音。夹注。 ◎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注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 记载,登记:注册。注销。 ◎ 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下注。赌注。 ◎ 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一注钱。

传注造句 更多
1、在庆历之际学坛之上,对传注之学不满的虽不乏其人,但像孙复这么早,又这么明白无误地表示自己的批判态度的人,却是独一无二的。2、圣人的典籍,是用来讲教化的,只要熟悉经文,粗通传注大义,常使自己的言行得当,也足以立身做人就行了。颜之推3、在庆历之际学坛之上,对传注之学不满的虽不乏其人,但像孙复这么早,...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