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注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
基础解释:
亦作/'传注/',亦作/'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
引证解释:
⒈亦作“传註”。解释经籍的文字。见“传注”。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释经则与传注参体,……传者转师,注者主解。”宋叶适《金坛县重建学记》:“古今之义理準焉,虽更燔灭坏乱,而传注终不能汩,异説终不能迷也。”明唐顺之《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治《诗》且三十年,虽一以传註为宗,然训詁名物之外,往往能深探古人之精微而发之于文。”清李渔《闲情偶记·辞曲》:“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於传註。”
网络解释:
传注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而由这种工作写出的书,便是“传注”——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综合释义:
亦作“传註”。解释经籍的文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释经则与传注参体,……传者转师,注者主解。”宋叶适《金坛县重建学记》:“古今之义理準焉,虽更燔灭坏乱,而传注终不能汩,异説终不能迷也。”明唐顺之《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治《诗》且三十年,虽一以传註为宗,然训詁名物之外,往往能深探古人之精微而发之于文。”清李渔《闲情偶记·辞曲》:“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於传註。”见“传注”。传注[zhuànzhù]书籍之注释。《韵会》:「注,解也,识也。」;《仪礼·正义》:「注义于经下,如水注物。」;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者作其传。」;《唐书·艺文志序》:「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宋、郉昺《尔雅注疏·序》:「传注之滥觞。」;晋、张华《博物志》:「上代去先师近,解释经文皆曰传。传,师说也。后代去师远,或失其传,故谓之注。注,下己意也。」
汉语大词典:
亦作“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释经则与传注参体,……传者转师,注者主解。”宋叶适《金坛县重建学记》:“古今之义理准焉,虽更燔灭坏乱,而传注终不能汩,异说终不能迷也。”明唐顺之《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治《诗》且三十年,虽一以传注为宗,然训诂名物之外,往往能深探古人之精微而发之于文。”清李渔《闲情偶记·辞曲》:“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
其他解释:
书籍之注释。《韵会》:「注,解也,识也。」;《仪礼·正义》:「注义于经下,如水注物。」;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者作其传。」;《唐书·艺文志序》:「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宋、郉昺《尔雅注疏·序》:「传注之滥觞。」;晋、张华《博物志》:「上代去先师近,解释经文皆曰传。传,师说也。后代去师远,或失其传,故谓之注。注,下己意也。」
其他释义:
1.亦作'传注'。2.解释经籍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