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离开家庭,入寺院修习佛法。 晋 慧远 《论沙门不应敬王者书》:“佛经所明,凡有二科:一者处俗弘教,二者出家修道。”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安世高》:“﹝ 安世高 ﹞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旧唐书·辛替否传》:“臣闻出家修道者,不预人事,专清其身心,以虚泊为高,以无为为妙。”
离开家庭,入寺院修习佛法。 晋 慧远 《论沙门不应敬王者书》:“佛经所明,凡有二科:一者处俗弘教,二者出家修道。”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安世高》:“﹝ 安世高 ﹞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旧唐书·辛替否传》:“臣闻出家修道者,不预人事,专清其身心,以虚泊为高,以无为为妙。”
读音:chū
[chū]
从里面到外面:出访。初出茅庐。出笼。 ◎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 ◎ 离开:出发。出轨。出嫁。 ◎ 产生,生长:出产。出品。出人才。 ◎ 发生:出事。 ◎ 显露:出现。出名。 ◎ 超过: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 来到:出席。出勤。 ◎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出处(chù)。语出《孟子》。 ◎ 显得量多:这米出饭。 ◎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出问题。 ◎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读音:gū,jiā,jie
[gū,jiā,jie]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 居住:“可以家焉”。 ◎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
读音:xiū
[xiū]
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 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 剪或削:修剪。 ◎ 兴建,建造:修建。修筑。 ◎ 编纂,撰写:修书。修史。修纂。 ◎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修学。修业。修养。 ◎ 长(cháng ),高:修长。 ◎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修女。 ◎ 姓。
读音:dào
[dào]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