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度

更新时间:2025-05-29
tì dù
剃度的解释

1. 佛教用语,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

词语解释:
剃度tìdù。(1)佛教用语,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剃度[tìdù]⒈佛教用语,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英tonsure;
基础解释:
佛教用语,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
引证解释:
⒈佛教语。谓落发出家而得超度。引《传法正宗记》卷三:“魔闻法大起信心,遂与其三千徒众皆求出家,大士即为剃度。”《旧唐书·高祖纪》:“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託号出家。”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冯至《帷幔》诗:“一个牧童剃度在对方的僧院,尼庵内焚化了这年少的尼姑。”
网络解释:
剃度(僧侣剃发受戒仪式)剃度,佛教出家侣僧剃发受戒的一种仪式,佛教认为剃发出家是接受戒条的一种规定,又度越生死之因,故名。唐·顾况《虎丘西寺经藏碑》:“叔讳七觉......神龙初,八岁剃度,万会一览,学际天人。”《旧唐书·高祖记》:“浮情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托号出家。
综合释义:
佛教语。谓落发出家而得超度。《传法正宗记》卷三:“魔闻法大起信心,遂与其三千徒众皆求出家,大士即为剃度。”《旧唐书·高祖纪》:“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託号出家。”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冯至《帷幔》诗:“一个牧童剃度在对方的僧院,尼庵内焚化了这年少的尼姑。”剃度[tìdù]削发作出家人的宗教仪式。《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妄为剃度,托号出家。」《水浒传.第四回》:「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他。」
汉语大词典:
佛教语。谓落发出家而得超度。《传法正宗记》卷三:“魔闻法大起信心,遂与其三千徒众皆求出家,大士即为剃度。”《旧唐书·高祖纪》:“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托号出家。”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冯至《帷幔》诗:“一个牧童剃度在对方的僧院,尼庵内焚化了这年少的尼姑。”
国语辞典:
削发作出家人的宗教仪式。剃度[tìdù]⒈削发作出家人的宗教仪式。引《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妄为剃度,托号出家。」《水浒传·第四回》:「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他。」英语totakethetonsure,toshavethehead,tonsure(shavedheadofBuddhistmonk)​德语Tonsur(S)​
辞典修订版:
削发作出家人的宗教仪式。《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妄为剃度,托号出家。」《水浒传.第四回》:「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他。」
其他解释:
佛家语。谓剃发为僧而得超度也。宋、契嵩《传法正宗记》:「迦毗摩罗知马鸣大士理胜,遂发信心,与徒三千俱求剃度。」;《旧唐书·高祖纪》:「妄为剃度,托号出家。」
法语:
se faire raser les cheveux pour se faire bonze、tonsure
其他释义:
1.佛教用语,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
剃度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tì

[tì]

用刀刮去毛发:剃头。剃刀。剃度(佛教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使成为僧尼)。

读音:dù,duó

[dù,duó]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度。刻度。度量衡。 ◎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度。高度。风度。 ◎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度。 ◎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度。湿度。经度。纬度。浓度。 ◎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 ◎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度。法度。 ◎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 能容受的量:气度。 ◎ 考虑,打算:置之度外。 ◎ 过,由此到彼:度日。度假。欢度新春。 ◎ 量词,次:一度。再度。 ◎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度(剃发出家)。 ◎

剃度造句 更多
1、为解决现有非线性材料的非线性不能达到有效激光防护效果的问题,我们又研究了串列光限幅器件及浓度剃度光限幅器件的光限幅效率的影响因素。2、双方采取了剃度,并上升到高级别在各自的佛教宗派。3、毕竟有古训,是不剃度,就不能入佛门的,这些人都很古板,如果知道化灵方丈破戒收了自己,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吐弃他。4...
1、以技高者为首,逢有皇府庆典国宴或固魂典礼、剃度礼、荼毗大典等重大活动时,领各团武师献技表演,拳团成员可获年饷而免交税金。!2、事实上随佛教的迅速发展,自仁宗朝对佛教试经、剃度等政策又渐趋严。3、剃度、传戒、说法等场合.4、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
1、戒尺用于皈依、剃度、传戒、说法等场合.2、剃度于安徽九华山大觉禅寺,受具足戒于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3、和尚要剃度,克利须那派教徒也一样。4、再按照出家人的日常作息接受一段时间的锻炼,其中的合格者得以剃度出家,成为沙弥;待因缘合适时,沙弥受具足戒,成为比丘。5、实际上和尚并非真正的僧人,这家伙...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