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酌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参酌cānzhuó(1)参考斟酌例参酌裁决英deliberate;considersth.inthelightoftheactualconditions参酌[cānzhuó]⒈参考斟酌。例参酌裁决。英deliberate;considersth.inthelightoftheactualconditions;
基础解释:
(动)参考实际情况,加以反复考虑:这几条意见供你进一步~。
引证解释:
⒈犹言参考;酌定。引《后汉书·曹褒传论》:“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採经礼,参酌秦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説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遇到这种参酌各本而成的译本,批评就更为难了,至少也得能看各种原译本。”⒉犹商讨。引《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宋威﹞迹状如此,不应復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以所见所闻,会同督抚胡宗宪等参酌议论。”《清史稿·兵志十一》:“嗣选通晓製造之员,与洋商参酌,定造抬枪机器。”
网络解释:
参酌参酌,汉语词汇。
释义:
1、犹言参考;酌定。2、犹商讨。
综合释义:
犹言参考;酌定。《后汉书·曹褒传论》:“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採经礼,参酌秦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説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遇到这种参酌各本而成的译本,批评就更为难了,至少也得能看各种原译本。”犹商讨。《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宋威﹞迹状如此,不应復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以所见所闻,会同督抚胡宗宪等参酌议论。”《清史稿·兵志十一》:“嗣选通晓製造之员,与洋商参酌,定造抬枪机器。”
网友释义:
参酌,汉语词汇。拼音:cānzhuó释义:1、犹言参考;酌定。2、犹商讨。
汉语大词典:
(1).犹言参考;酌定。《后汉书·曹褒传论》:“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采经礼,参酌秦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说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遇到这种参酌各本而成的译本,批评就更为难了,至少也得能看各种原译本。”(2).犹商讨。《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宋威﹞迹状如此,不应复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以所见所闻,会同督抚胡宗宪等参酌议论。”《清史稿·兵志十一》:“嗣选通晓制造之员,与洋商参酌,定造抬枪机器。”
国语辞典:
参考、斟酌。参酌[cānzhuó]⒈参考、斟酌。引《后汉书·卷三五·张纯等传》论曰:「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采经礼,参酌秦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辞典修订版:
参考、斟酌。《后汉书.卷三五.张纯等传》论曰:「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采经礼,参酌秦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辞典简编版:
参考、斟酌。 【造句】这项方案是多方参酌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后,才草拟出来的。
英语:
consult and deliberate over,
其他释义:
1.犹言参考;酌定。2.犹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