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戎

更新时间:2025-05-26
hé rónɡ
和戎的解释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 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词语解释: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和戎[héróng]⒈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⒉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基础解释:
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引证解释:
⒈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引《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於无功,莫敢言和戎者。”郁达夫《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⒉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引明马銮《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郁达夫《咏史》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网络解释:
和戎和戎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érónɡ,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
综合释义:
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於无功,莫敢言和戎者。”郁达夫《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明马銮《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郁达夫《咏史》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和戎[héróng]与戎敌言和。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诗:「廉颇仍走敌,魏韩已和戎。」
网友释义:
据《巨鹿县志》记载,此期间新莽时,曾改巨鹿郡为和戎郡。东汉二年世祖北徇蓟,王郎反,河北郡国皆应之,独信都太守任光、和戎太守邳彤来会,故复改和戎为巨鹿郡。
汉语大词典: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于无功,莫敢言和戎者。”郁达夫《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明马銮《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箫鼓含情出禁中。”郁达夫《咏史》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国语辞典:
与戎敌言和。和戎[héróng]⒈与戎敌言和。引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诗:「廉颇仍走敌,魏韩已和戎。」
辞典修订版:
与戎敌言和。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诗:「廉颇仍走敌,魏韩已和戎。」
和戎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hé,hè,hú,huo,huó,huò

[hé,hè,hú,huo,huó,huò]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 姓。● 和 huó  

读音:róng

[róng]

古代兵器的总称。 ◎ 军队,军事: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 ◎ 古代称兵车:御戎。 ◎ 大:戎功。 ◎ 称(方言,音如“农”):“戎有良翰”。 ◎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 姓。

和戎造句 更多
1、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2、大约公元前700年左右,晋献公采取和戎政策,使这片土地成为晋国的领土,狐突当时作为狐氏大戎部落的首领,其女嫁于晋献公后,为晋国大夫。3、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