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葫芦

更新时间:2025-05-24
xiǎnɡ hú lú
响葫芦的解释

1.见"响胡芦"。

词语解释:
1.亦作'响葫芦'。2.玩具名。口吹时声如'不登',故亦谓之'不镫'。响葫芦[xiǎnghúlú]⒈见“响胡芦”。
基础解释: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
引证解释:
⒈见“响胡芦”。
汉语大词典:
见“响胡芦”。《汉语大词典》:响胡芦(响胡芦)  拼音:xiǎnghúlú亦作“响葫芦”。玩具名。口吹时声如“不登”,故亦谓之“不镫”。《续文献通考·乐》引清魏坤《倚晴阁杂钞》:“响胡芦,小儿口衔,嘘吸成声,俗名‘倒掖气’。”清孙廷铨《颜山杂记·物产》:“凡为鼓珰,先得胡芦旋,烧其底而四流之,以均其薄,欲平而不平,使微杠焉。以随气之动乃得鸣。鼓珰者,响葫芦也。”
国语辞典:
玻璃制成的玩具,吹时有声音。响葫芦[xiǎnghúlu]⒈玻璃制成的玩具,吹时有声音。⒉乐器名。以椰子科植物果实干燥后,由里面的种子发声的打击乐器。盛行于中南美洲 ,为拉丁音乐不可缺少的乐器。
辞典修订版:
玻璃制成的玩具,吹时有声音。乐器名。以椰子科植物果实乾燥后,由里面的种子发声的打击乐器。盛行于中南美洲 ,为拉丁音乐不可缺少的乐器。
其他释义:
1.见'响胡芦'。
响葫芦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xiǎng

[xiǎng]

声音:响声。响箭。响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响(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 发出声音:钟响了。 ◎ 声音高,声音大:响亮。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 回声:响应(yìng )。如响斯应(喻反应迅速)。

读音:hú

[hú]

〔葫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 ◎ 大蒜的别称。

读音:lú

[lú]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 姓。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