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钟

更新时间:2025-05-23
yǎ zhōnɡ
哑钟的解释

1.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 2.喻指蕴藏的才识。

词语解释:
1.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2.喻指蕴藏的才识。哑钟[yǎzhōng]⒈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⒉喻指蕴藏的才识。
基础解释:
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喻指蕴藏的才识。
引证解释:
⒈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引《旧唐书·张文收传》:“太乐有古钟十二,近代惟用其七,餘有五,俗号哑钟,莫能通者。”明王鏊《震泽长语·音律》:“十二律中,唯用七声,其餘五调,谓之哑钟,不用也。”⒉喻指蕴藏的才识。引唐黄滔《上赵起居启》:“若不仰投门舘,虔佇发扬,则永携疑玉以汍澜,长伴哑钟而泯默。”
网络解释:
哑钟yǎzhōngㄧㄚˇㄓㄨㄙ
综合释义:
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旧唐书·张文收传》:“太乐有古钟十二,近代惟用其七,餘有五,俗号哑钟,莫能通者。”明王鏊《震泽长语·音律》:“十二律中,唯用七声,其餘五调,谓之哑钟,不用也。”喻指蕴藏的才识。唐黄滔《上赵起居启》:“若不仰投门舘,虔佇发扬,则永携疑玉以汍澜,长伴哑钟而泯默。”
汉语大词典:
(1).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旧唐书·张文收传》:“太乐有古钟十二,近代惟用其七,馀有五,俗号哑钟,莫能通者。”明王鏊《震泽长语·音律》:“十二律中,唯用七声,其馀五调,谓之哑钟,不用也。”(2).喻指蕴藏的才识。唐黄滔《上赵起居启》:“若不仰投门馆,虔伫发扬,则永携疑玉以汍澜,长伴哑钟而泯默。”
其他释义:
1.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2.喻指蕴藏的才识。
哑钟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ǎ,yā

[yǎ,yā]

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 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读音:zhōng

[zhōng]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 计时的器具:钟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钟。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钟头(小时,如“开了一个钟钟的会”)。 ◎ 杯子。 ◎ 集中,专一:钟情(感情专注)。钟爱(特别爱)。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 古代器名,一种圆形铜壶。 ◎ 中国古代计量单位,春秋时齐国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