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

更新时间:2025-05-26
tuò hú
唾壶的解释

1.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

词语解释:
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唾壶[tuòhú]⒈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
引证解释:
⒈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引《西京杂记》卷六:“魏襄王冢……牀上有玉唾壶一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絶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高二十餘里。”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武帝(汉武帝)以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许掌御唾壶,朝廷荣之。”
网络解释:
唾壶唾壶,承唾之器。魏晋、南朝时常用的随葬陶瓷器。早期造型较晚期优美,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形似尊。后逐步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南朝时还配以盖和托盘。
综合释义:
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西京杂记》卷六:“魏襄王冢……牀上有玉唾壶一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絶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高二十餘里。”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武帝(汉武帝)以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许掌御唾壶,朝廷荣之。”唾壶[tuòhú]小口阔腹的盛痰器皿。《谈徵.物部.唾壶》:「《西京杂记》曰:广川王发魏王塚得玉唾壶,盖此物在战国时已有之矣。」也称为「唾盂」。
汉语大词典:
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西京杂记》卷六:“魏襄王冢……床上有玉唾壶一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高二十馀里。”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武帝(汉武帝)以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许掌御唾壶,朝廷荣之。”
国语辞典:
小口阔腹的盛痰器皿。唾壶[tuòhú]⒈小口阔腹的盛痰器皿。引《谈征·物部·唾壶》:「《西京杂记》曰:广川王发魏王冢得玉唾壶,盖此物在战国时已有之矣。」
辞典修订版:
小口阔腹的盛痰器皿。《谈徵.物部.唾壶》:「《西京杂记》曰:广川王发魏王塚得玉唾壶,盖此物在战国时已有之矣。」也称为「唾盂」。
其他释义:
1.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
唾壶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tuò

[tuò]

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 啐,从嘴里吐出来:唾弃(吐唾沫表示轻视、鄙弃)。唾骂。唾手可得。唾面自干。

读音:hú

[hú]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壶。酒壶。喷壶。油壶。 ◎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壶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 ◎ 姓。

唾壶造句 更多
1、还有一次,在崇政殿奏事,米芾手执书礼,皇帝让他放在椅子上,他大叫:皇帝叫内侍,要唾壶!也不知道是要皇帝用,还是自己用。2、唾壶敲缺谁共酒?冷风吹帽,黄花空瘦,醉把茱萸嗅。3、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
1、窃思古人读书有唾壶敲缺之雅事;千载之下,吾复有声振屋瓦之壮举乎!且为一诗,聊以解嘲!农历癸巳年八月初五识。2、唾壶击碎烛花残,时时扼腕羞权奸;含沙射影阴谋惨,忠良骈首囚狴犴。3、一童跪毯上,两手捧唾壶承之,其壶两旁有穿,左手拇指、右手食指适承穿中。4、他的观点咳唾成珠,击碎唾壶,一针见血尺幅万里...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