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兴安岭
 更新时间:2025-05-23

基本解释

  外兴安岭即俄语中的斯塔诺夫山脉(Становой хребет),位于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现在在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阿穆尔州的北端。并穿过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中间。 山脉全长725公里,最高峰海拔2482米。

  历史

  在秦朝与汉朝时,游牧民族,包括肃慎、鲜卑、蒙古、契丹、女真、鄂伦春等,都在这一带生活。

  清朝时将其收入版图,同时也有少量汉族人迁居至此。

  17世纪沙俄的哥萨克在西伯利亚扩张,在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与清朝居民发生武装冲突。俄、清1689年9月7日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至此外兴安岭成为中俄的边界。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英法联军威胁北京,俄国趁机武装进入瑷珲(现黑河),强迫与驻军首领签订《中俄瑷珲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除爱辉对岸江东六十四屯外,土地归俄国。至此外兴安岭成为俄国内陆的山脉。

字义分解

读音:wài

[wài]

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 ◎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 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 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 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 关系疏远的:外人。 ◎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 ◎ 传统戏剧角色名:外旦。外末。

读音:xìng,xīng

[xìng,xīng]

举办,发动: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兴兴”)。百废待兴。 ◎ 起来: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 旺盛: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流行,盛行:时兴。新兴。 ◎ 准许:不兴胡闹。 ◎ 或许:兴许。 ◎ 姓。

读音:ān

[ān]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安。转危为安。 ◎ 装设:安置。安家立业。 ◎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 ◎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 ◎ 姓。

读音:lǐng

[lǐng]

山,山脉:山岭。分水岭。岭脊(山脊)。 ◎ 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亦称“岭外”、“岭表”)。

展开更多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