媟渎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见'媟黩'。媟渎[xièdú]⒈见“媟黩”。
引证解释:
⒈见“媟黷”。
汉语大词典:
见“媟黩”。《汉语大词典》:媟黩(媟黩) 拼音:xièdú亦作“媟渎”。亦作“媟嬻”。(1).亵狎;轻慢。《汉书·枚皋传》:“﹝枚皋﹞为赋颂,好嫚戏,以故得媟黩贵幸。”颜师古注:“媟,狎也。黩,垢浊也。”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愿陛下正君臣之义,黜群小媟渎之臣。”唐徐洪《比干墓》诗:“媟黩皆佞谀,虔刘尽英隽。”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二》:“王观学士尝应制撰《清平乐》词……高太后以为媟渎神宗,翌日罢职。”(2).淫秽。《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臣闻作乐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妇人媟黩,无豫其间。”宋洪迈《夷坚甲志·黑风大王》:“一夕,乘醉欲入寝阁,观后真容,且有媟渎之意。”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格言·闹房》:“今则置酒高会,而浇弛无行之徒,沉湎喧呶,甚且以媟嬻之词相轧,以为笑乐。”鲁迅《坟·寡妇主义》:“即以今年的士大夫的文言而论,章士钊呈文中的‘荒学逾闲恣为无忌’,‘两性衔接之机缄缔构’……可谓臻媟黩之极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