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解释
又称“薯蓣”。多年生缠绕藤本。其地下块茎可供食用或作中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能。可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小便频数等。
词语解释:
又称“薯蓣”。多年生缠绕藤本。其地下块茎可供食用或作中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能。可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小便频数等。山药[shānyào]⒈又称“薯蓣”。多年生缠绕藤本。其地下块茎可供食用或作中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能。可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小便频数等。
引证解释:
⒈薯蓣的别名。晋王羲之有《山药帖》。见《宣和书谱·草书三·王羲之》。引唐马戴《过野叟居》诗:“呼儿採山药,放犊饮溪泉。”宋苏轼《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诗:“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宋林洪《山家清供·玉延索饼》:“山药名薯蕷,秦楚之间名玉延。”
网络解释:
山药(山药)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
综合释义:
薯蓣的别名。晋王羲之有《山药帖》。见《宣和书谱·草书三·王羲之》。唐马戴《过野叟居》诗:“呼儿採山药,放犊饮溪泉。”宋苏轼《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诗:“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宋林洪《山家清供·玉延索饼》:“山药名薯蕷,秦楚之间名玉延。”
汉语大词典:
薯蓣的别名。晋王羲之有《山药帖》。见《宣和书谱·草书三·王羲之》。唐马戴《过野叟居》诗:“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宋苏轼《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诗:“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宋林洪《山家清供·玉延索饼》:“山药名薯蓣,秦楚之间名玉延。”
国语辞典:
植物名。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蔓性草本。雌雄异株,地下有长大块根,茎细有卷须以缠绕他物。叶对生,有长柄,呈心脏形。夏季生白色小花,呈穗状。果实为蒴果,具有三翅。山野自生,分布于我国河南、湖南、湖北一带。山药[shānyao]⒈植物名。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蔓性草本。雌雄异株,地下有长大块根,茎细有卷须以缠绕他物。叶对生,有长柄,呈心脏形。夏季生白色小花,呈穗状。果实为蒴果,具有三翅。山野自生,分布于我国河南、湖南、湖北一带。
英语:
Chinese yam,yam,cheese yam,Purple yam,linen yam,coloured yam,foggy yam,common yam,
法语:
igname chinois
辞典修订版:
植物名。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蔓性草本。雌雄异株,地下有长大块根,茎细有卷须以缠绕他物。叶对生,有长柄,呈心脏形。夏季生白色小花,呈穗状。果实为蒴果,具有三翅。山野自生,分布于我国河南、湖南、湖北一带。也称为「薯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