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底

更新时间:2025-05-23
xiáo dǐ
崤底的解释

1.古地名。也称渑池。在崤山山谷之底。古代曾设崤底关。

词语解释:
古地名。也称渑池。在崤山山谷之底。古代曾设崤底关。崤底[xiáodǐ]⒈古地名。也称渑池。在崤山山谷之底。古代曾设崤底关。
引证解释:
⒈古地名。也称渑池。在崤山山谷之底。古代曾设崤底关。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冯异与赤眉战於崤底,大破之。”李贤注:“崤,山名;底,阪也。一名嶔岑山。在今洛州永寧县西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河南府》:“崤底,在县(永寧县)西北七十里,即崤谷之底也。亦曰崤陂,一名澠池。冯异大破赤眉於此。”
网络解释:
崤底崤底村位于阳店镇正北方向约6公里处,南接阳店镇布张村,北临大王镇神窝村,东居大王镇闫家坪上,西接官庄原村。由崤底领上、崤底、龙沟北三个片区构成,共计18个居民小组,接近4000口常驻居民,是阳店镇最大的村庄之一。
综合释义:
古地名。也称渑池。在崤山山谷之底。古代曾设崤底关。《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冯异与赤眉战於崤底,大破之。”李贤注:“崤,山名;底,阪也。一名嶔岑山。在今洛州永寧县西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河南府》:“崤底,在县(永寧县)西北七十里,即崤谷之底也。亦曰崤陂,一名澠池。冯异大破赤眉於此。”
汉语大词典:
古地名。也称渑池。在崤山山谷之底。古代曾设崤底关。《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冯异与赤眉战于崤底,大破之。”李贤注:“崤,山名;底,阪也。一名嵚岑山。在今洛州永宁县西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河南府》:“崤底,在县(永宁县)西北七十里,即崤谷之底也。亦曰崤陂,一名渑池。冯异大破赤眉于此。”
其他释义:
1.古地名。也称渑池。在崤山山谷之底。古代曾设崤底关。
崤底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xiáo

[xiáo]

〔崤山〕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读音:de,dǐ

[de,d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 何,什么:底事伤感。 ◎ 古同“抵”,达到。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