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枯槁的解释
词语解释:
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枯槁:枯萎;枯干。⒈槁:枯干。指形体容貌消瘦不堪。
基础解释:
形容:面容。枯槁:憔悴。指人的形体和颜容十分憔悴。
释义:
枯槁:枯萎,枯干。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
网友释义:
形容枯槁xíngróngkūgǎo近义词:形销骨立、骨瘦如柴反义词: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描写苏秦游说秦国后大困而归的状况:“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我【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三回:“见(屈)原被发垢面,形容枯槁,行吟于江畔,乃喻之曰:‘楚王不听子言,子之心已尽矣!忧思何益?幸有田亩,何不力耕自食,以终余年乎?’”
国语辞典:
外貌干瘦,神情憔悴。形容枯槁[xíngróngkūgǎo]⒈外貌干瘦,神情憔悴。引《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近鸠形鹄面反红光满面德语verstören(V)成语解释形容枯槁
辞典修订版:
外貌乾瘦,神情憔悴。《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外貌乾瘦,神情憔悴。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出处:
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其他释义:
槁:枯干。指形体容貌消瘦不堪。
字义分解
读音:xíng
[xíng]
实体: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 样子: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 表现: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 对照,比较:相形见绌。
◎ 状况,地势:形势。
◎ 古同“型”,模子。
◎ 古同“刑”,刑罚。
读音:róng
[róng]
包含,盛(chéng):容器。容量(liàng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
◎ 对人度量大:容忍。宽容。
◎ 让,允许:容让。不容人说话。
◎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容止。容颜。容光。容貌。仪容。军容。市容。阵容。姿容。
◎ 或许,也许:容或。
◎ 姓。
读音:kū
[k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读音:gǎo
[gǎo]
枯干: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 古同“藁”,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