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酬失的解释
词语解释:
形容做一件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得不酬失[débùchóushī]⒈见“得不偿失”。
引证解释:
⒈见“得不偿失”。
网友释义:
得不酬失,débùchóushī,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出自《后汉书·西羌传论》。
汉语大词典:
见“得不偿失”。《汉语大词典》:得不偿失(得不偿失) 拼音:débùchángshī所得到的不足以补偿所失去的。宋陆游《〈方德亨诗集〉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明史·傅姜包田等传赞》:“给事中程绍言嘉靖中采矿,费帑金三万馀,得矿银二万八千五百,得不偿失,因罢其役。”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三:“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亦作“得不酬失”、“得不补失”、“得不偿丧”。《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国语辞典:
形容做一件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也作「得不酬失」、「得不偿失」。得不酬失[débùchóushī]⒈形容做一件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也作「得不酬失」、「得不偿失」。引《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成语解释得不酬失
成语词典版:
01.《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源)
出处:
《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其他释义: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字义分解
读音:de,dé,děi
[de,dé,děi]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得
de ㄉㄜ
◎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读音:bù
[bù]
副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chóu
[chóu]
劝酒:酬酢。
◎ 用财物报答:酬劳。酬谢。酬金。报酬。
◎ 交际往来:应(yìng )酬。酬对。酬和(hè)(用诗词应答)。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 实现愿望:壮志未酬。
读音:shī
[shī]
丢: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
◎ 违背:失约。失信。
◎ 找不着:迷失方向。
◎ 没有掌握住:失言。失职。失调(tiáo )。
◎ 没有达到:失望。失意。
◎ 错误: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改变常态:惊慌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