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侮

更新时间:2025-05-26
yù wǔ
御侮的解释

1.谓抵御外侮。 2.指武臣。

词语解释:
御侮yùwǔ。(1)抵抗外来欺侮。御侮[yùwǔ]⒈抵抗外来欺侮。英resistforeignaggression;
基础解释:
(动)抵抗外来侵略。
引证解释:
⒈谓抵御外侮。引《孔丛子·论书》:“自吾得由也,恶言不至於门,是非御侮乎!”《周书·魏玄传》:“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衝,足方驾于前烈。”宋胡铨《上高宗封事》:“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衝御侮乎!”邹韬奋《经历》三二:“我们要积极提倡民族统一战线,来抢救我们的国家,要全国团结御侮,一致对外。”⒉指武臣。引《诗·大雅·緜》:“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衝曰御侮。”孔颖达疏:“御侮者,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衝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曰御侮也。”《汉书·王莽传中》:“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博士李充为犇走,諫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是为四友。”《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且虚饰宠章,委成御侮。”吕延济注:“宠章,谓封侯也。御侮,谓为驃骑。”宋苏轼《赐王文郁银绢奖谕敕书》:“汝以御侮之才,当专城之寄。”
网络解释:
御侮御侮,汉语词汇。
释义:
1、谓抵御外侮。2.指武臣。
综合释义:
谓抵御外侮。《孔丛子·论书》:“自吾得由也,恶言不至於门,是非御侮乎!”《周书·魏玄传》:“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衝,足方驾于前烈。”宋胡铨《上高宗封事》:“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衝御侮乎!”邹韬奋《经历》三二:“我们要积极提倡民族统一战线,来抢救我们的国家,要全国团结御侮,一致对外。”指武臣。《诗·大雅·緜》:“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衝曰御侮。”孔颖达疏:“御侮者,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衝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曰御侮也。”《汉书·王莽传中》:“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博士李充为犇走,諫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是为四友。”《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且虚饰宠章,委成御侮。”吕延济注:“宠章,谓封侯也。御侮,谓为驃骑。”宋苏轼《赐王文郁银绢奖谕敕书》:“汝以御侮之才,当专城之寄。”
汉语大词典:
(1).谓抵御外侮。《孔丛子·论书》:“自吾得由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周书·魏玄传》:“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宋胡铨《上高宗封事》:“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乎!”邹韬奋《经历》三二:“我们要积极提倡民族统一战线,来抢救我们的国家,要全国团结御侮,一致对外。”(2).指武臣。《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孔颖达疏:“御侮者,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是能捍御侵侮,故曰御侮也。”《汉书·王莽传中》:“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博士李充为奔走,谏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是为四友。”《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且虚饰宠章,委成御侮。”吕延济注:“宠章,谓封侯也。御侮,谓为骠骑。”宋苏轼《赐王文郁银绢奖谕敕书》:“汝以御侮之才,当专城之寄。”
国语辞典:
抵御外侮。《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羽传》:「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周书.卷四三.李延孙等传.史臣曰》:「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也作「御侮」。御侮[yùwǔ]⒈抵御外侮。也作「御侮」。引《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羽传》:「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周书·卷四三·李延孙等传·史臣曰》:「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⒉武臣。引《诗经·大雅·绵》:「余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且虚饰宠章,委成御侮。」
英语:
resist invasion,
法语:
résister à une agression étrangère
其他释义:
1.谓抵御外侮。2.指武臣。
御侮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ù

[yù]

驾驶车马:御车。御者。 ◎ 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百官御事”。御下。御众。 ◎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御用。御览。御旨。御赐。御驾亲征。 ◎ 抵挡:防御。御敌。御寒。

读音:wǔ

[wǔ]

欺负,轻慢: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侮蔑(轻视,轻蔑)。欺侮。不可侮。 ◎ 古代奴婢的贱称。

御侮造句 更多
1、到此,华仁忍无可忍,会同妻子钟国芬合力御侮,经过勇敢斗争,终于打退恶邻. 2、国家元气,衰敝已极,虽欲强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呜呼,痛哉!虽然,余所恃者,唯此一片爱国丹心。
1、父老兄弟诸姑姊妹相与庀糇粮,输财物,所以厚军实抚战士者,无不至民族御侮精神于以发皇。2、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3、国民党政府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到会中委14人,该会委员144人,讨论‘安内攘外‘方案,决...
1、夫人主闻鞞鼓之响,则思将帅之臣,何则?夷难平暴,折冲御侮,为国之所系也。2、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赖有此耳。3、万众一心、同心协力、共同御侮的社会大团结精神;勇往直前、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4、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5、建设西南海...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