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解释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词语解释:
⒈ 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强迫令人服从。挟天子以令诸侯[xiétiānzǐyǐlìngzhūhóu]⒈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强迫令人服从。
基础解释:
挟:要挟,挟制。令:号令,命令。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挟制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权威的名义,发号施令。
引证解释:
⒈ 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絶军后”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晋陆机《辩亡论上》:“旋皇舆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其实利用了他的名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和我那老仆妇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亦省作“挟令”。《隋书·李德林传》:“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驭,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⒉ 比喻借用名义,强迫令人服从。引: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论诗以李杜为準,挟天子以令诸侯也。”⒈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絶军后”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晋陆机《辩亡论上》:“旋皇舆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其实利用了他的名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和我那老仆妇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亦省作“挟令”。《隋书·李德林传》:“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驭,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⒉比喻借用名义,强迫令人服从。引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论诗以李杜为準,挟天子以令诸侯也。”
网友释义: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三国志-武帝传》:“建安(196-220)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
汉语大词典:
(1).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晋陆机《辩亡论上》:“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其实利用了他的名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和我那老仆妇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亦省作“挟令”。《隋书·李德林传》:“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驭,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2).比喻借用名义,强迫令人服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
国语辞典:
⒈ 挟制皇帝,以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重权势者的名义发号施令。引:《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挟天子以令诸侯[xiétiānzǐyǐlìngzhūhóu]⒈挟制皇帝,以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重权势者的名义发号施令。引《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成语解释挟天子以令诸侯
辞典修订版:
挟制皇帝,以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重权势者的名义发号施令。《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挟制皇帝,以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重权势者的名义发号施令。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其他释义: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字义分解
读音:xié
[xié]
用胳膊夹着:挟持。挟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 )挟。挟制。挟势(仗势)。
◎ 心里怀着(怨恨等):挟恨。挟怨。挟嫌。
读音:tiān
[tiān]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 气候:天气。天冷。
◎ 季节,时节:冬天。
◎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天。
◎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宫。
◎ 自然界: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 〔天干(ɡ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 自然的、生成的:天然。天
读音:zì,zǐ
[zì,z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
◎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
读音:yǐ
[yǐ]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 古同“已”,已经。
◎ 太,甚:不以急乎?
◎ 及
读音:líng,lìng,lǐng
[líng,lìng,lǐng]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令
lìng ㄌㄧㄥˋ
◎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 使,使得:令人兴奋。
◎ 时节:时令。节令。
◎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
读音:zhū
[zhū]
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 犹“之”:“能事诸乎?”。
◎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 姓。
读音:hóu,hòu
[hóu,hòu]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
◎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