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虎须

更新时间:2025-05-24
lǚ hǔ xū
捋虎须的解释

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词语解释:
⒈ 比喻冒犯厉害的人。英:beardthelioninhisden;dosth.daringasstrokingatiger'swhiskers;
基础解释:
捋老虎的胡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做冒险的事情。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捋虎鬚”喻撩拨强有力者,谓冒风险。引:《三国志·吴志·朱桓传》“臣疾当自愈”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桓奉觴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鬚,无所復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鬚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鬚也。’权大笑。”唐韩偓《安贫》诗:“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鬚。”《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睦州陈尊宿》:“师曰:‘説甚待来,即今便打。’随后便掌。檗曰:‘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鬚。’”《水浒传》第五回:“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鬚。”明茅僧昙《闹门神》:“顺风耳,你传去説,我不是好惹的,他休轻捋虎鬚者。”清黄遵宪《大狱》诗之一:“事竟成狙击,危同捋虎鬚。”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綈袍。”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犯鳞捋鬚,考槃独寐。”
综合释义:
捋:抚摩。比喻触碰有权有势的人或冒着非常大的风险。
网友释义:
【拼音】:luōhǔxū【解释】:捋:顺着长条形东西抚摸。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比喻冒犯厉害的人【出处】:《三国志·吴志·朱桓传》
汉语大词典:
《三国志·吴志·朱桓传》“臣疾当自愈”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后因以“捋虎须”喻撩拨强有力者,谓冒风险。唐韩偓《安贫》诗:“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睦州陈尊宿》:“师曰:‘说甚待来,即今便打。’随后便掌。檗曰:‘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须。’”《水浒传》第五回:“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须。”明茅僧昙《闹门神》:“顺风耳,你传去说,我不是好惹的,他休轻捋虎须者。”清黄遵宪《大狱》诗之一:“事竟成狙击,危同捋虎须。”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绨袍。”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犯鳞捋须,考槃独寐。”
国语辞典:
⒈ 拔老虎的胡子。比喻做冒险的事。唐·韩偓〈安贫〉诗:「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也作「拔虎须」、「撩虎须」。引:《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道:‘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须。’
英语:
run great risks,
其他释义:
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捋虎须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lǚ,luō

[lǚ,luō]

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移动、抚摩:捋起袖子。捋桑叶。 ◎ 用手轻轻摘取:捋取。

读音:hù,hǔ

[hù,hǔ]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 古同“唬”,威吓。 ◎ 古同“琥”,琥珀。

读音:xū

[xū]

必得,应当:无须。莫须有。必须。务须。须要。 ◎ 等待,停留:须留(迟留,留待)。 ◎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须眉(男子的代称)。须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 〔须臾〕片刻,一会儿。 ◎ 像胡须的东西:须根。触须。

捋虎须造句 更多
1、除了历史原因,自然是朝里有大老虎撑台问天下谁敢掺沙子挖墙脚捋虎须。2、这女人王霸之气太浓郁,叶欢不敢轻捋虎须。3、他是修炼有成的妖兽,自打开启灵智之后,便一直顺风顺水,尤其有一双可以洞彻三届的邪眼,无人不惧,因此已经很久没有人敢来捋虎须。4、阿巴尔看到马谢尔真的生气了,也不敢再去捋虎须。5、除了...
1、这种时候,只有小雪敢不怕死的捋虎须。2、那年轻人方击败强敌正顾盼自豪之际,眼见到又有不怕死的来捋虎须,单刀一挽,朗声道:“报上姓名,亮出你的兵刃!”。3、几个家丁愣了一下,好像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有人竟敢来捋虎须!除了一个家丁守住轿门不让姑娘脱出以外,其余三个家丁闻声都围了过来。4...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