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教的解释
1.主管教授。 2.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 3.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
词语解释:
主管教授。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掌教[zhǎngjiào]⒈主管教授。⒉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⒊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
引证解释:
⒈主管教授。引汉徐干《中论·治学》:“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新唐书·百官志二》:“淑仪、德仪……掌教九御四德。”南唐昇元中建白鹿洞学馆,置田以给诸生,以李道善为洞主掌教授。明清因以“掌教”称府、县教官及书院主讲。明汤显祖《牡丹亭·腐叹》:“杜太爷要请箇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説要老成的。”⒉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引《清史稿·食货志一》:“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⒊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引清昭槤《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因掌教久,积募银米,家业颇丰。”
网络解释:
掌教回族伊斯兰教中主持清真寺教务,寺坊穆斯林的宗教首领。清初回族伊斯兰教经学家马注在《清真指南》中说:“掌教司风化之源,即为一方之官长。”通常由品学兼优、具有较高威望的穆斯林学者或经师担任,一般由该寺坊穆斯林共同协商选聘。唐宋元时期,清真寺大体为“卡迪”掌教。明清时期大体为“伊玛目”掌教。清末以来为“阿訇”掌教。掌教称为“开学阿訇”或“教长。
综合释义:
主管教授。汉徐干《中论·治学》:“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新唐书·百官志二》:“淑仪、德仪……掌教九御四德。”南唐昇元中建白鹿洞学馆,置田以给诸生,以李道善为洞主掌教授。明清因以“掌教”称府、县教官及书院主讲。明汤显祖《牡丹亭·腐叹》:“杜太爷要请箇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説要老成的。”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清史稿·食货志一》:“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清昭槤《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因掌教久,积募银米,家业颇丰。”掌教[zhǎngjiào]明、清时对府、县学教官或书院主讲人的称呼。对教派团体首领的称呼。《清史稿.卷一二零.食货志一》:「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
汉语大词典:
(1).主管教授。汉徐干《中论·治学》:“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新唐书·百官志二》:“淑仪、德仪……掌教九御四德。”南唐升元中建白鹿洞学馆,置田以给诸生,以李道善为洞主掌教授。明清因以“掌教”称府、县教官及书院主讲。明汤显祖《牡丹亭·腐叹》:“杜太爷要请个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说要老成的。”(2).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清史稿·食货志一》:“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3).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清昭梿《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因掌教久,积募银米,家业颇丰。”
国语辞典:
明、清时对府、县学教官或书院主讲人的称呼。掌教[zhǎngjiào]⒈明、清时对府、县学教官或书院主讲人的称呼。⒉对教派团体首领的称呼。引《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货志一》:「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
辞典修订版:
明、清时对府、县学教官或书院主讲人的称呼。对教派团体首领的称呼。《清史稿.卷一二零.食货志一》:「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
其他释义:
1.主管教授。2.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3.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