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谕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敦喻”。敦谕[dūnyù]⒈亦作“敦喻”。
基础解释:
亦作“敦喻”。
引证解释:
⒈亦作“敦喻”。劝勉晓喻。引《晋书·李胤传》:“以吴会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詔敦諭,絶其章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唐裴铏《传奇·樊夫人》:“逍遥操益坚,窃索自縊。亲党敦諭其父母,请纵之。”明吴承恩《元寿颂》:“承恩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愜於中也。”
网络解释:
敦谕敦谕,汉语词汇。
释义:
亦作“敦喻”。劝勉晓喻。
综合释义:
亦作“敦喻”。劝勉晓喻。《晋书·李胤传》:“以吴会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詔敦諭,絶其章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唐裴铏《传奇·樊夫人》:“逍遥操益坚,窃索自縊。亲党敦諭其父母,请纵之。”明吴承恩《元寿颂》:“承恩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愜於中也。”敦谕[dūnyù]
汉语大词典:
亦作“敦喻”。劝勉晓喻。《晋书·李胤传》:“以吴会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诏敦谕,绝其章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唐裴铏《传奇·樊夫人》:“逍遥操益坚,窃索自缢。亲党敦谕其父母,请纵之。”明吴承恩《元寿颂》:“承恩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谒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惬于中也。”
其他释义:
1.亦作'敦喻'。2.劝勉晓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