栟闾

更新时间:2025-05-24
bīnɡ lǘ
栟闾的解释

1.见"栟榈"。

词语解释:
1.木名。2.指棕毛。
基础解释:
见/'栟榈/',1.木名。
引证解释:
⒈见“栟櫚”。
汉语大词典:
见“栟榈”。《汉语大词典》:栟榈(栟榈)  拼音:bīnglǘ亦作“栟闾”。(1).木名。即棕榈。汉张衡《南都赋》:“楈枒栟榈,柍柘檍檀。”明徐渭《海樵山人新构》诗:“衡门夹栟榈,卑池注微泻。”(2).指棕毛。《三国志·吴志·董袭传》:“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军不得前。”《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木为城,虽大屋亦覆以栟榈。”宋陆游《新制小冠》诗:“悠然顾影成清啸,新制栟榈二寸冠。”
其他释义:
1.见'栟榈'。
栟闾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īng

[bīng]

〔栟茶〕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读音:lǘ

[lǘ]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 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倚闾而望。闾里。闾巷。闾左(秦代居于里门之左的贫苦百姓)。 ◎ 汇聚:尾闾(水闾汇聚之处,泄水的处所)。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