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碞

更新时间:2025-05-23
mín yán
民碞的解释

1.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孔颖达疏:"碞﹐即岩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陈澔集说:"碞﹐险也。"

词语解释:
谓民心不齐。民碞[mínyán]⒈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孔颖达疏:“碞,即岩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陈澔集说:“碞,险也。”
引证解释:
⒈谓民心不齐。引《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孔颖达疏:“碞,即巖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陈澔集说:“碞,险也。”
综合释义:
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孔颖达疏:“碞,即巖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陈澔集说:“碞,险也。”民碞[mínyán]
汉语大词典:
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孔颖达疏:“碞,即岩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陈浩集说:“碞,险也。”
其他释义:
1.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孔颖达疏:'碞﹐即岩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陈澔集说:'碞﹐险也。'
民碞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mín

[mín]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 同“苠”。

读音:yán

[yán]

古同“岩”,山石高峻。 ◎ 僭越,超过本分。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