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渠
 更新时间:2025-05-24

基本解释

隋 大业 四年(公元608年)为便利 河 北地区军事运输所开的运河。 隋炀帝 调发军民百余万,引 沁水 南达于 河 ( 黄河 ),北通 涿郡 (治所在今 北京市 西南),全长二千余里。 涿郡 附近一段不久即湮废;自今 天津市 以南的一段, 唐 后即专以 清 淇 二水为源,与 沁水 隔绝, 宋 后通称 御河 , 金 元 以来屡经改道,至 明 称 卫河 ,经流同今。

字义分解

读音:yǒng

[yǒng]

水流长:“江之永矣”。 ◎ 久远:永远。永生。隽永。永昼(长昼)。永年(a.整年;b.长寿)。永诀。永志不忘。永垂不朽。 ◎ 古同“咏”,以诗词等来叙述。

读音:jì,jǐ

[jì,jǐ]

渡,过河:同舟共济。 ◎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 补益:无济于事。

读音:qú

[qú]

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渠道(亦指途径,门路)。沟渠。 ◎ 大:渠帅。渠魁(首领)。 ◎ 方言,他:渠侬(他,他们)。渠辈。 ◎ 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展开更多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