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方镇名。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置,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为朱全忠所并。其间节度使李正己祖孙三代割据达五十四年之久。唐白居易有《贺平淄青表》。
唐方镇名。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置,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为朱全忠所并。其间节度使李正己祖孙三代割据达五十四年之久。唐白居易有《贺平淄青表》。淄青[zīqīng]⒈唐方镇名。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置,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为朱全忠所并。其间节度使李正己祖孙三代割据达五十四年之久。唐白居易有《贺平淄青表》。
⒈唐方镇名。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置,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为朱全忠所并。其间节度使李正己祖孙三代割据达五十四年之久。唐白居易《贺平淄青表》。引明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感以至诚,喜溢淄青之詔,陈之大训,荣逾飞白之书。”
唐方镇名。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置,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为朱全忠所并。其间节度使李正己祖孙三代割据达五十四年之久。唐白居易《贺平淄青表》。明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感以至诚,喜溢淄青之诏,陈之大训,荣逾飞白之书。”
1.唐方镇名。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置,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为朱全忠所并。其间节度使李正己祖孙三代割据达五十四年之久。唐白居易有《贺平淄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