犘牛
 更新时间:2025-05-23

基本解释

即牦牛。《尔雅·释畜》:“犘牛。” 郭璞 注:“出 巴 中,重千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犛牛》:“《汲冢周书》作‘犛牛’, 颜师古 作‘猫牛’,《尔雅》作‘犘牛’,音皆相近也。”参见“ 牦牛 ”。

字义分解

读音:má

[má]

传说中古代生长在中国四川的一种大牛,重千斤。

读音:niú

[niú]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 姓。

展开更多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