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冠

更新时间:2025-05-23
xiè zhì ɡuàn
獬豸冠的解释

1.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 2.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词语解释:
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指御史等执法官吏。獬豸冠[xièzhìguān]⒈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引证解释:
⒈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引汉蔡邕《独断》:“法冠,楚冠也……秦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明无名氏《霞笺记·中丞训子》:“官居侍御立朝班,铁面丹心獬豸冠。”《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头戴黑色獬豸冠的宫中执法走到嬴政身边,垂身而立。”⒉指御史等执法官吏。引唐韦縠《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清方文《寄任玉成御史》诗:“旧京人物凋零尽,江北犹餘獬豸冠。”
网络解释:
獬豸冠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的帽子
网友释义:
獬豸冠,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指御史等执法官吏。獬豸冠,可能即以其形类似獬角而得名。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兽,似羊非羊,似鹿非鹿。獬豸冠(xièzhì),又称法冠、铁冠,据记载是楚文王所制,一直都是执法官吏所戴,所以称为法冠。法冠上有象征獬豸角的装饰,所以又称“獬豸冠”。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神羊),相传,獬豸头上有一角,性忠,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所以楚文王制冠时,将象征獬豸角的装饰制于冠上,估计是希望戴冠者像獬豸神兽一样,明辨是非、忠贞不渝。法冠通常以铁制成冠柱,寓意戴冠的执法者坚定不移、威武不屈,所以也被称为“铁冠”。
汉语大词典:
(1).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汉蔡邕《独断》:“法冠,楚冠也……秦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筒,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明无名氏《霞笺记·中丞训子》:“官居侍御立朝班,铁面丹心獬豸冠。”《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头戴黑色獬豸冠的宫中执法走到嬴政身边,垂身而立。”(2).指御史等执法官吏。唐韦縠《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清方文《寄任玉成御史》诗:“旧京人物凋零尽,江北犹馀獬豸冠。”
国语辞典:
古代执法的人所戴的礼帽。《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唐.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也作「解冠」、「獬冠」。獬豸冠[xièzhìguān]⒈古代执法的人所戴的礼帽。唐·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也作「解冠」、「獬冠」。引《续汉书志·第三〇·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辞典修订版:
古代执法的人所戴的礼帽。《续汉书志.第三零.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唐.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也作「解冠」、「獬冠」。
其他释义:
1.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2.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獬豸冠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xiè

[xiè]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见有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读音:zhì

[zhì]

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虫豸(虫子的通称)。 ◎ 〔獬豸〕见“獬”。 ◎ 解决。

读音:guàn,guān

[guàn,guān]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