绲带

更新时间:2025-05-24
ɡǔn dài
绲带的解释

1.以色丝织成的束带。

词语解释:
以色丝织成的束带。绲带[gǔndài]⒈以色丝织成的束带。
引证解释:
⒈以色丝织成的束带。引《后汉书·舆服志下》:“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綬,以采组为緄带,各如其綬色。”《东观汉记·邓遵传》:“詔赐遵金刚鲜卑緄带一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於时当紺六色罽,作此莙以饰緄带。”
网络解释:
绲带绲带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ǔndài,释义为以色丝织成的束带。
综合释义:
以色丝织成的束带。《后汉书·舆服志下》:“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綬,以采组为緄带,各如其綬色。”《东观汉记·邓遵传》:“詔赐遵金刚鲜卑緄带一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於时当紺六色罽,作此莙以饰緄带。”绲带[gǔndài]绲织成的带子。《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遗冠帻,绦单衣三袭,童子佩刀、绲带各一。」《宋书.卷六一.武三王传.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诸妃主不得着绲带;信幡非台省官悉用绦。」
汉语大词典:
以色丝织成的束带。《后汉书·舆服志下》:“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东观汉记·邓遵传》:“诏赐遵金刚鲜卑绲带一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于时当绀六色罽,作此莙以饰绲带。”
国语辞典:
绲织成的带子。绲带[gǔndài]⒈绲织成的带子。引《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遗冠帻,绛单衣三袭,童子佩刀、绲带各一。」《宋书·卷六一·武三王传·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诸妃主不得著绲带;信幡非台省官悉用绛。」
辞典修订版:
绲织成的带子。《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遗冠帻,绦单衣三袭,童子佩刀、绲带各一。」《宋书.卷六一.武三王传.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诸妃主不得着绲带;信幡非台省官悉用绦。」
其他释义:
1.以色丝织成的束带。
绲带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gǔn

[gǔn]

织成的带子。 ◎ 绳。 ◎ 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亦称“滚边”):绲边。

读音:dài

[dài]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带子。皮带。领带。一衣带水。 ◎ 像带子的长条物:带钢。带鱼。声带。 ◎ 车轮胎:车带。外带。 ◎ 区域:地带。温带。 ◎ 佩戴,披挂:带孝。带剑。 ◎ 随身拿着:携带。带挈。带着钱。 ◎ 捎,连着,顺便做:连带。带职。带累(lěi )(连累)。话中带刺。 ◎ 含有,呈现:带电。带伤。 ◎ 率领,引导:带领。带头。带动。以点带面。 ◎ 女子阴道流出的白色的黏液:白带。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