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磬

更新时间:2025-05-26
biān qìnɡ
编磬的解释

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词语解释:
编磬biānqìng。(1)一种古代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组磬组成。编磬[biānqìng]⒈一种古代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组磬组成。英anancientmusicalinstrument;
基础解释:
一种古代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组磬组成
引证解释:
⒈古代打击乐器。石制或玉制。一般为十六枚,应十二正律加四半律,按不同的大小、厚薄,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分两排悬于木架上,用小木槌击奏。引《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两人领着一班司球的、司琴的……司编磬的,和六六三十六个佾舞的孩子,都立在堂上堂下。”
网络解释:
编磬(古代打击乐器)编磬是中国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综合释义:
古代打击乐器。石制或玉制。一般为十六枚,应十二正律加四半律,按不同的大小、厚薄,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分两排悬于木架上,用小木槌击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两人领着一班司球的、司琴的……司编磬的,和六六三十六个佾舞的孩子,都立在堂上堂下。”编磬[biānqìng]乐器名。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玉、石、铜制,磬身雕镂虎、鱼、凤鸟等花纹为饰,小磬十六枚同悬,是先民乐舞活动及祭祀典礼中不可或缺的礼器。
汉语大词典:
古代打击乐器。石制或玉制。一般为十六枚,应十二正律加四半律,按不同的大小、厚薄,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分两排悬于木架上,用小木槌击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两人领着一班司球的、司琴的……司编磬的,和六六三十六个佾舞的孩子,都立在堂上堂下。”
国语辞典:
乐器名。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玉、石、铜制,磬身雕镂虎、鱼、凤鸟等花纹为饰,小磬十六枚同悬,是先民乐舞活动及祭祀典礼中不可或缺的礼器。编磬[biānqìng]⒈乐器名。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玉、石、铜制,磬身雕镂虎、鱼、凤鸟等花纹为饰,小磬十六枚同悬,是先民乐舞活动及祭祀典礼中不可或缺的礼器。
其他释义:
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编磬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iān

[biān]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编结。编织。编扎。 ◎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编排。编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编次。编年。编订。编配。编码。 ◎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编写。编译。编审。编修。编纂。编印。 ◎ 创作:编剧。编导。 ◎ 捏造:编瞎话。 ◎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编。续编。简编。

读音:qìng

[qìng]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 古同“罄”,空,尽。

编磬造句 更多
1、先是,宫悬止有四镈钟,杂以编钟、编磬、衡钟凡十六虡。2、比较重要的有编磬、古琴、古瑟、建鼓、应鼓、搏鼓以及铜爵、竹篚、竹笾等等,这些藏品表现了中华两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3、其中主要包括国家一级文物铜铙、彩漆均钟编磬等,最令人期待的还有被称为“曾候夫人钟”的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编钟以及迄今为止...
1、编磬石是迄今国内唯一的隋唐时期的实物。2、金缕玉衣、玉棺、编钟编磬……“沉睡”两千多年的盱眙大云山刘非帝陵自2009年考古发掘以来,就备受关注。3、今日不仅编磬依然流行,而且用磬石制成二胡、石笛等乐器,使得灵璧的音响美进一步发扬光大。4、天子宫架之乐,镈钟十二、编钟十二、编磬十二,凡三十有六虡,...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