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
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罢社[bàshè]⒈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
⒈停止社祭。引《三国志·魏志·王脩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唐元稹《追封王璠母李氏等制》:“追加启土之荣,用深罢社之痛。”
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脩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唐元稹《追封王璠母李氏等制》:“追加启土之荣,用深罢社之痛。”